两张经方治唇风经验谈
(2024-01-22 10:33:16)
标签:
健康杂谈 |
在寒冷的冬季,由于冷风、干躁、阳光照射、辛辣烟酒的刺激、舔咬口唇的习惯等外界因素,导致唇部的诱发炎症,称之慢性唇炎。临床以唇部干燥脱屑、渗出结痂、充血水肿等主要临床表现,患者通常有口唇发胀、灼热、刺痛、骚痒等症状,经常反复发作,持续难愈。
唇炎中医称之“唇风”“唇造裂”“唇干”等范畴。 中医认为和脾胃积热上冲有关系。《医宗金鉴》里头就说,此证“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此后中医普遍认为,此病是脾胃伏火上冲所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脾胃有热,会很自然地反映在患者的口唇部位。”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火上攻,初期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在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博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化热生躁、蕴结脾胃、复感风热、外热引起胃火、循经上攻,脾胃湿热,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热相搏,上犯于唇,唇则生疮。
由上可知唇炎主要是由于脾胃因素,伏火上冲所致口唇生疮,如何泻脾胃之火又不伤脾胃,古书《小儿药证直诀》有泻黄散, 顾名思义,此方就是用于泻脾胃之火的。方中石膏和栀子,主要用于清热泻火;藿香和防风,两药都有行气散郁,其目的是把火热清之,把火郁发散的目的。如此,一清一散,脾胃伏火就没有藏身之处了。在上方的基础上,再加入生地、玄参和麦冬,用于滋阴清热润燥,以防止对脾胃攻伐过度损伤脾胃,就可以很好改善了此病了。
也有因炎热的夏季,因贪凉喜冷饮或食物,导致脾阳受损,则无法使津液正常的运化和输布,更有湿邪痰浊困阻中焦。于是精微物质无法上荣于唇,这就形成了唇干唇裂。中医理论,曾说脾之荣华在唇。此时的唇,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脾的不足。
脾阳受损导致的口唇炎可用苓桂术甘汤化裁,方中的茯苓用于健脾利湿;桂枝用于温阳化气,利水化湿;白术用于健脾燥湿;炙甘草用于健脾和中;干姜用于温化水湿;党参和黄芪用于健脾益气,增进脾的运化之功;木香用于行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唇炎平时的养护,换季时节可以用橄榄油、凡士林等,及无香料的唇膏在口唇上涂抹一下,可缓解季节性唇炎;改掉舔唇咬唇的习惯,以防止唇炎的复发;有些人的唇炎是体质因素,例如吃芒果,西瓜、榴莲等食物通常会对唇炎复发有影响,还有日光的照射等因素, 因此一定要找到原因,药物的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找到发病的原因,中医的辩证论治,再进行对症治疗,才能达到良好临床疗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