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杂谈 |
夏天出汗较多,身体盐分也会随汗代谢出来,导致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在中医认为,夏天应多食酸味及苦味以固表泻心火,多食咸味以补心。从中医学阴阳角度来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夏季心火旺肾虚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此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适量为宜,多吃会致使寒伤脾胃,引发呕吐、腹泻等症状。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忌冷水洗澡,因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损伤,常见的病症如双目视物不清,手足发冷,小腿转筋,甚则不明原因的发热或低热。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幼儿尤其如此。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天气炎热,脾气容易急躁,学会心态调整尤为重要,室外工作或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加强防护。起居调养需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可以恢复体力消除疲劳。
夏至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重要关键,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季病情平衡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的作用。因此中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即是说在夏天调补时要偏于温补人体的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这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夏季过后,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夏季夜短,年长者或体质稍弱的人,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
夏季暑热,许多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医疗作用和营养价值做精辟的概括。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