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冬季补虚益损的养生方式

(2019-12-23 14:18:44)
标签:

健康

杂谈

昨日迎来冬至节气,正式开启今年“数九”节气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不过,冬至也是一个特别适宜养生补的节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黄帝内经》曾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阳气就好比于天上的太阳,大自然若失去太阳的温暖,天地万物便不得存活;人体若失去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温养代谢的活力,生命也将终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

然而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节点,小寒、大寒是最冷的时节,现代疾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这个季节会加重患者增多,心肺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油腻的食物、适度的运动、坚持服药,也可酌情行三九贴、艾灸等中医外治养生预防治疗。

冬至后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寒性凝滞,损伤阳气,使全身经脉气血运行迟缓,容易出现经脉阻滞不通,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因此冬季养生尤其要保暖,特别头部和足部,所谓寒从脚下起即是此理。头顶百会穴是诸阳之会,背部督脉是阳脉之海,头顶及背部晒太阳是养阳最好的方式,晒太阳能促进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特别是老人和小孩,老人阳气不足,小孩阳气未充,均应多晒太阳补充人体阳气。

冬季气温低,血管肌肉收缩,血液粘滞,关键灵活降低,剧烈运动易发生损伤,故应选择运动幅度小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术、瑜伽等,运动前还应热身,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冬至开始,在日常起居上宜早睡晚起。《黄帝内经》中曾“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提醒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清晨运动并不是最佳的时间,易使气血运行不畅及呼吸不利而诱发或加重疾病,这类人群可选择傍晚进行锻炼。中医防治的方法主要在于补肺润肺、健脾补肾、扶正祛邪等。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不同的补肺润肺、排毒解毒的药材茶饮、内服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进补应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和“秋冬养阴”的总原则,因人而异,不同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法。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

1补气食,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有大米、花生、山药、胡萝卜、鸡肉等。

2补血食,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动物肝脏、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

3补阳食,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羊肉、虾类、鹿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

4补阴食,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以上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食补药补皆可,不可妄补才可符合中医养生之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