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中的“肝”與西醫的肝有著明顯的不同,它不僅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生理學的概念。
肝的疏泄功能,泛指肝臟疏通、宣洩、條達升發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對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具有十分重要的疏通調節作用。實際上主要是指肝臟對全身陰陽氣血的重要調節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人體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脈通利,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正常、協調。而肝主疏泄,能調暢氣機,故與血及津液的運行和代謝密切相關。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髒象論》說:“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於木,肝主疏泄,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
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人體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此外人體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輸布代謝,亦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氣機調暢,則血與津液運行通利;如果肝氣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氣機阻滯,則可導致血及津液方面的多種病理變化。另外還助於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胃腸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當人在休息和睡眠時,機體的需要量減少。大量的血液便貯存於肝;當人活動時,機體的需血量增加,肝臟就將貯藏的血液排出,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如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就會出現易倦乏力,不耐勞累,雙目乾澀,視物昏花,以及嘔血、便血、鼻出血等症狀。
《靈樞·脈度篇》日:“肝通氣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點。”如肝血不足,則有視物模糊、夜盲等;如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等。肝主筋,指筋膜有賴於肝血的滋養;“爪為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影響到筋、爪。
人與天地相參,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則肝應春氣,春季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有利於肝氣的升發、調暢。但如自然界春季風氣太盛,而可對肝產生不利影響。女人的美麗要靠充足的睡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晚上11時到淩晨3時是人體的“美容時間”,此時肝臟正在繁忙的清理身體內的垃圾,消滅有毒物質。如果這段時間不睡覺,就會皮膚粗糙、容易疲勞、口苦咽乾、火氣大、便秘、月經不調等,所以注意保肝是非常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