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2022-11-25 10:26:34)
分类: 看图说话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想哪儿说哪儿---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我的藏品】丛文俊先生跋汉画像石拓片两平尺小品9件
【藏主简介】朱青松,自号“长工朱哥”,斋号“竹韵斋”“镂月裁云轩”“十万莲花堂”“龙馨书画院”等。“新浪”有“镂月裁云的博客”,“微信公众号”有日记体杂谈《想哪儿说哪儿》。微信号13645347890
【相关一二】“汉画像得鱼图”和“汉画像西极天马图”,是前几年众多名家喜欢题跋的拓片小品,我收藏的就有丛文俊、华人德等几位大家的,尤其丛文俊先生题这两种拓片数量最多,也难怪,买家有请,市场有求,多写几张没什么不好。
  前段时间我仔细研究过这批作品,发在《看图说话》栏目。那个阶段的《看图说话》栏目,我重点读了石开韵语和王镛砚跋,逐字逐句细抠,连标点都不放过,受益匪浅,这法子以后还得坚持。也有几篇读丛文俊先生跋汉画像石拓片,也很受教。
  有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就是同一形制、相近内容的重复制作,书画印,包括制瓷都存在,这样好吗,作者是不是不太负责?这问题提得挺现实,因为常见,不少作者都这么做,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作者、藏家等几个层面,我简要说了我理解。
  我比较能理解所谓“重复制作”。真正的重复制作并不存在,谁能不差分毫复制很多?市场有需求,买家追着要,搁谁都没法拒绝;其他形制还好避免些,类似这种拓片题跋,同一种拓片没有雷同写几十上百件,丛老师办不到,别人更难办到!
  更重要一点不能忽视,就是市场确实存在大批量订制的情况。譬如题跋“汉画像得鱼图”和“汉画像西极天马图”,肯定就是大批量订制的。有什么不对、不好、不妥吗?我说没有,除了上面说的几点,还有就是你得考虑广大收藏者收藏的迫切。
  几年前我在“中国书法超市”推出罗伏生,用“盛况空前”说当时市场毫不为过。迫于市场压力,我建议他学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稍加改动多画几张繁笔重彩,但老罗脾气犟,他认准的事二十头牛拽不回来,不画就不画。其实反复才出精品!

   2022-11-25 23:26:3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