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拿不准自己是否吃过“杀威棒”的事实,所以一立题就先考虑到文首图片咋选最合适,专门注了一句:精选一下,不一定非切题,“不搭边”才有趣。
杂七杂八,这些年我说过很多话,网络“日记体”最正规,此外还有数百篇写在各种形制纸质本子上的,多数丢了,国家发展神速,动辄搬家,哪能不丢?
今天读游寿。作者大概想“幽一默”,开篇几十字就讲到游寿被“杀威棒”了。老时候都这样,再遇到“老学究”一类“古董级”人物,被“杀”,正常!
游寿何须人也?至今也只略知一二。知其名号,观其书作,很早,都与老于有关。我对书画早就钟情,真喜欢,并混迹,没老于几无可能,包括痴迷游寿。
还说“杀威棒”。我最早知道这“仪式”,应该从读《水浒传》始,武松进牢城,若非施恩这小子刚被蒋门神狠狠收拾一顿,估计他早就不折不扣挨上了。
我人生遇到“杀威棒”了?原无印象,现在想,或许还真有过。一是刚进大学,辅导员专挑一字恶心我;二是初到单位,苗书记见面握手,特意往下一拽!
我属满眼是好人、宁可千万人负、也不负一人的“好人”,从不给人“杀威”,别人杀咱的“威”,也几无感觉和防范。有人讥我傻、缺,这有什么不好?
世界很复杂,“杀威棒”无处、无时不在,告诫自己、朋友和孩子:做好迎接的准备;耐得“杀威”,是人生一种和修炼历练,早晚得过,过了就成长了!
2022-11-23 22:42:0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