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多留些“小感动”

(2022-07-09 16:27:50)
分类: 看图说话
想哪儿说哪儿---多留些“小感动”

《我的藏品》徐正濂先生贺年卡

【斋主简介】朱青松,自号“马教授家长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网络有杂谈 《想哪儿说哪儿》。新浪有“镂月裁云的博客”。手机号即微信号:13645347890

【相关一二】我是学文科的,应该比理科生能多读几本闲书。当然也不一定,这世界上板上钉钉一定的事本就不多。但我确实有闲工夫了爱读闲书,即便忙得找不着北也总能挤出点时间翻几页闲书。到我接近退休,更觉得闲书闲玩最有趣。

  就书画这行当,纯从玩的角度,对藏品的要求就灵活得多,玩起来几无压力。如果和过日子挂起钩来,藏品就不好太随意,得尽最量朝精、大、稀着力。也是个大概,不是绝对。可有一点很显著,天下三大行书都是随手写出,没那么庄重。

  我手里有厚厚一摞大信封,这些信封大都有残缺,或者拆时随手,或者多年乱放,都不太整洁了。偶尔抱出来细看,就有很多故事、很多人物活起来,个别稍有模糊,也好似早些年看的黑白照片或影视剧,更有些斑驳的亲切感,让人回味。

  和这些大信封匹配的,譬如华人德、丛文俊、吴振立、王朝瑞等先生的信札,这些信札比那些抄古诗文更有价值,因为它不仅是一幅字,更是一段交流和经历,让收藏多了些人文或佳话。“龙吟斋”有一批石开信封、信札,每次看都眼馋!

  与这种信封、手札相类似的小物件,我这里还有几件贺卡和明信片,也挺有意思,好玩儿。譬如书法篆刻大家徐正濂先生《“丙戌吉祥”贺年卡》,一见就能想起那段疯迷印章的几年,徐正濂、朱培尔、尹海龙、刘彦湖等,都是那时买的。

  邮寄作品也是件见性情的事。徐正濂先生每方印章都附赠一张名片,名片上有他亲自钤盖的印花和手写印文,雅致。华人德先生每次寄件必有一页信札,把该说的一一点到,一如他的字,儒雅!何国门先生每件附着专门信封和编号,清雅!

  这些小物件可能不被人看重,觉得不是正式的作品,哪如大尺幅的斗方、条幅、中堂有收藏价值?我比较注重藏品承载,有故事才好玩。再者说,“无意于佳乃佳”的说法也最适于随手写就的小物件。还有,王献之《肚痛贴》是不是小手札?


     2022-07-09 22:27:50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