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我就看好浙江鲍贤伦的字,各种买,买不少,主要形制是平尺,多是小字,也有大字;再是对联,开三居多。一副四尺联,去年让朋友请走了;还有一幅四尺长条,一直捂着,想捡漏的朋友不少,我特喜欢,坚决不让捡。
个人觉得,我们的书画市场还太感性,不具备艺术品市场应该具有的文雅、厚重和高贵品格,是不是受了邮市、股市、楼市的传染我不敢说,反正都有“下山一趟,抓它一把”的“座山雕风格”,跟风,豪赌,名家也象过山车。
我喜欢并动辄“一桶姜山”鲍贤伦作品,一是受高人指点。山东老于说,当今写隶鲍极具特点,应该能开宗立派,至少与当今名家拉开了距离;二是赶上了买的机会。东营崔士军推出一批三尺出版对联,抢了几件;三是读懂了。
喜欢什么琢磨什么,尽可能多些话语权,这是我的信条。最近认真读了刘正成先生为鲍贤伦“水送山迎”大展写的序,对鲍的认识又上好几个层次。今天再读何国门《我和鲍贤伦先生的师生缘》,更对鲍先生为人多了几分敬意!
做好艺术先要做好人,这话是鲍先生很多年前说给何国门的。国门说与鲍先生的师生缘,众多事例都在说鲍先生的“好”,当然得说鲍先生字的好,但更多还是在说鲍先生人的好。这是否可做“字如其人”的佐证?我觉得行!
假如让我对鲍先生各种形制、尺幅、大小的字按震撼程度选藏品,第一我选大字巨制,譬如绍兴石门坑那种摩崖石刻;第二我选四尺以上大字对联。这种大字堂皇,厚重,撼人心魄,有鲍先生为人风范!买小字因为小品省钱。
2021-12-20
23:31:5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