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转了一件于明诠小字平尺,这位朋友又要燕守谷等,都有,不知压在什么地方了,趁周末四下寻找,没找到燕守谷,却找到满心满肺的温暖。
这些年玩书画,几乎就是按心性,我喜欢我买,而且一再买,除极个别“品种存玩”,大都有量。有量代表我的喜爱程度,不然咋会有量?
曾经比较“富有”,一宗朱新建就让我十分满足,等退了,老了,用钱了,拿出一件就能过半年日子,想想就美得不行。但没料到市场会冷了。
需要钱,养老养小哄自己,单靠我个人的工资忒吃力,就挑拣量大的藏品换钱,价格不及进价的半数或更低,该转也得转,守着宝贝哪能饿着?
今天找燕守谷,翻箱倒柜,没找到,却翻出一些有故事的小品,都是省吃俭用一件件请来,回想来龙去脉,不觉情从中来,哪里还舍得拍或转?
因为是玩,藏品存放就没规律,该归拢一下,至少分门别类有点次序。我还想过做“专题网展”,书画印,配发各自小故事,是不是有意思?
当下收藏环境与以往比变化不小,我要说失了方向今不如昔你不爱听?也许是分娩前的阵痛,阵痛过后能娩出什么,宁馨儿?我咂摸真不见得。
边整理边瞎想,一件丛文俊大成扇,一副华人德大对联,我都忘了有这物件,一见之下买时情景立马回到眼前,好不温暖!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2021-10-24 23:30:2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