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镛先生“寸耕堂铭砚展”之“菱花砚”。以下黑体字是王镛先生书写或镌刻文字:
菱花砚 铭曰 花露涓涓。墨云鲜鲜。染尽薛涛八万笺。 王镛
庚申之春。余游巴蜀。至三峡写生。偶得一菱花状唐铜镜。因以菱花二字铭堂。丙申年喜得此砚。仿唐菱花镜之式。雕凿精妙已极。可谓巧夺天工。摩挲再三。不忍释手。以致数日不知肉味矣。
歙石砚。开环池。琢为菱花状。眉子纹横贯砚堂。石色苍青。石质坚密细润。砚底刻荷叶脉络。双乳足。另一足以荷柄代之。雕工精湛惟大匠可以为也。寸耕堂记
由此观之。菱花堂三字更宜于女。因以贻妻。凸斋再记
古以铜为镜。名菱花境。《 埤雅·释草》云。旧说。镜谓之菱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丙申岁抄。王镛识
读图是当下最风行的浏览,包括读以图片为主的书籍、看以画面为主的抖音应该都是这种方式。读图没什么不好,但要预防简单化和庸俗化,即便读图也该读出点品位。倒不是说我读图读出品位了,而是我觉得应该朝这方面加把劲儿。
我有读书的习惯,而且最爱读有精彩插图的书籍。小时候认字不全,爱看连环画,偷摸攒下的钱舍不得买冰糕都换成小画书了。工作之余爱上收藏,更离不开对图片的琢磨和欣赏了。我一直觉得,当下玩书画的人欠缺对作品的细摆楞。
书画印怎么读图?读图的诀窍我总结出三条:其一,看整体。好与坏看大模样至关重要;其二,读跋语,文人书画的跋语往往是点睛之笔;其三,嚼细节,已经有所了解,就再印证再巩固;原来还没把握,通过认真解读争取嚼摸清楚。
前段时间读一批石开印屏,就是这么认认真真读过来,连文中小错都给人家捡出来晾着,标点欠妥也没放过。这么读图其实很累,但很值,尤其面对王镛、石开这批当代大家,这么长时间磨砺下去,对他们的风格特点肯定会更加明了。
2021-09-16
22:53:3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