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借鉴与剽窃

(2021-05-19 14:39:59)
分类: 看图说话


 

  读梵高一个贴子,看到一幅非常熟悉的画面,立马想到丰子恺先生,他肯定也有这么一幅画。

  问题来了,虽说梵高和丰子恺各用不同画种,一个油画,一个中国画,但画面雷同,咋解释?

  刚读过一个帖子,是讲最新一届“兰亭奖”几位新锐、或新晋中国书协理事的,论题是剽窃。

  说书法家剽窃的这篇文章我读了大半,突然有事儿就搁下了,事后也没再看。仅就已读说话。

  不说具体事件和人物。跳出具体或从具体中归纳出的认识,才可能有普遍意义。我力争做到。

  譬如本文贴出的梵高这幅作品,丰子恺先生也有一张构图几乎一样的画,可我读后都是感动。

  为什么感动?当然与作品选题有关。这选题最动人心魄:父母对蹒跚学步子女那份炽烈之爱!

  一种选题可否反复制作、创作?当然可以。譬如书法单字,写不像容易,写得一模一样最难。

  别的艺术家早有名作,其他艺术家可否参照创作?我觉得行,为什么就不行?但是不能照抄。

  这话题我对罗伏生说过多次。几种卖相极好的构图,我请他多画,因为不相信他有复印功能。

  这要求让罗伏生很为难,但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一再画的这批画,也最精彩。风格出自反复。

  几乎可以肯定,丰子恺先生见过梵高这幅画,被深深感动,并有了用自己笔墨再创作的欲望。

  这里的重点,一是用自己笔墨;二是表达感动;三是再创作。这或许就是借鉴和剽窃的区别。

  和绘画有重大区别的是,书法更讲究入古,入古+出新=个人风格。所以别苛求书家全是自己。


     2021-05-19 22:39:5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