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年石开先生题写斋号有两大变化,一是可以写在书的扉页,也可以写在与扉页尺寸相当的宣纸上;二是可写三字以内篆书,也可写五字以内行书。后来又写吉语,字数也有六字甚至七字,价格没变,原因不详。
石开先生书法哪种更好?从作品定价及字数限定看,他自己认为篆书或许更好一些,不然不可能字数少而价格却高,反正我这么看。如果再综合一点看,他的最强项肯定是篆刻,篆刻的高水平决定了篆书的高水平?
近年石开先生一直在题写斋号,先前只是写在书的扉页,而且必须加“斋、轩、堂、舍”及“藏”等字眼,否则“不应”。最近一次“条件放宽”,可不可以理解为是对市场现状的因应?但这种因应会影响市场。
不管咋说,只要石开先生敢接着往下写,我就敢接着买,接着藏,直到他真的老了,写不动了,或者挣钱挣得实在不想挣了,给多少钱也不想写了,那就作罢。你说,当下书坛不买石开还能买谁,屈指能数出几位?
但这种玩法儿挺费脑筋,不在价格,不在买卖,而在斋号难起。书橱里关于斋号的书翻过无数遍,百度能调出关于斋号的帖子读过无数遍,可每次买斋号时还得翻,还得读,选定十几、几十个好斋号,真的不容易。
注意到一种状况,到手就微拍或微信转让成功的石开斋号,大都是字数较多的行书作品,个中原因是什么?我一直琢磨,说不太清楚。买家追逐字数多?或行书字体更适合作牌匾?斋号起得好似不必说,那是根本。
我先后买了几十件,有篆有行,篆书占到九成。当时的考虑,还真就是觉得篆字是石开先生名满天下的独门绝技,尽管“三字以内”的限定狠了点儿,还是决定多订些篆字作品,束之高阁静待来日,一定会有好回报。
以《惜别“竹雨松风阁”》为题,却又说这么多看似不着边际的话,实在又是招呼快递小哥来取件时我心中的纠结,有些疑惑,有些不舍,也有些对将来订制这类斋号作品的进一步拿捏。“竹雨松风阁”嫁去江苏了。
2020-10-31
23:29:5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