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让书画再厚重一些

(2020-10-15 11:54:29)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让书画再厚重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选三篇文章读。一篇写陈寅恪,一篇写陶博吾,一篇写朱新建。这三位是我极其仰慕的前辈高人,只要看到介绍他们的文字,一定立即收藏并细读,越读越爱读,读不够。

 写陈寅恪的文章,着力点不在学术,却在书法,中间还附几件手稿,小行书字体,写得密密麻麻,喜欢收藏名人手札的兄弟能把眼珠子馋蓝喽。艺术的厚重,正是这篇的观点。

 前几年收藏界有一个争论,正方觉得当下书画家只知道抄、拟古人,几乎没有几位能写画自己,这是一种倒退;反方认为时空、语境变了,没必要强求书画家必须写画自家诗文。

 关于抄、拟古人的争论,我应该也说过自己看法,好像还有几篇豆腐块小杂文。回想说过的话,其实说不上是对还是错,既然存在这种现象,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难说对或错。

  可能受拟或创争论的影响,此后还真就冒出几位写、画自己的作者,一时被热捧,订件多且要求写自己。我注意过这一现象,还专门下载琢磨,觉得还是拟或抄古人更靠谱些吧。

  细加推敲,问题的根本似乎不在拟古还是写己,而是怎么能让自己的作品厚重些,再厚重些。拟古、抄书没错,关键得有“己意”;自创自写固然好,问题是得经得住时间推敲!

  名和利的快餐化,让陈寅恪、陶博吾、朱新建等大师级人物近乎绝唱了,也就是书画作品的厚重失了依恃,靠外在种种可成名获利,谁还乐意苦熬?没有极平易、淡泊的心,难!

  尽管很难,我还是想请艺术家们多多关照厚重问题,毕竟钱和名比,后者更历史一些。多读书,多琢磨,用学问、见识充实自己,象陈、陶、朱那样博学笃实,想不厚重都难。


        2020-10-15 23:54:2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