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红楼梦》这部书,读过十多遍,自以为读进去了,有些心得,其实还在门外,包括对这部书的读法儿,都有许多问题在。
我有过三种读法:因好奇而读。为甚成“禁书”?为甚有“红学”?因情动而读,情窦乍开,向往林妹妹;因敬重而读,向作者致敬。
最早读《红楼梦》,当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评《水浒》,顺便带出《三国》和《红楼》,大人们一神秘,孩子们岂能不设法一读?
问题是读不懂,《红楼梦》的故事性或故事展开的特点,与四大名著其他三部完全不同,欲猎奇所谓情色,也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
我的第一套全本《红楼梦》,没记错的话,是高中时同班曲锋借我尔后被我据为己有的,32开本,一套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属于人生炼狱,有读不完的讲义,演不完的习题,还有老师们你争我夺硬加进来的课时,哪来的时间读闲书?情窦硬挤出来的!
真正发心读书,已经到了大学阶段。班主任程老师看我们实在没心思读专业书籍,就鼓励我们泡图书馆,只要读书就比瞎玩有出息。
四年大学,我把一套“外国文学名著”读完了,还写了很多篇读后感。中国文学也读不少,其中就有《红楼梦》,买过四五个版本。
德州有过一位孙市长,爱读书,经常在《德州日报》发文艺评论。他每年读一遍《红楼梦》,出过一套书,李振坤插的图,画的好。
工作之后的读书靠挤时间。挤出来的那点时间,哪敢胡乱读?但《红楼梦》必读,而且似乎要读懂了,对作者曹雪芹生出很多敬意。
《红楼梦》有新读法,有明显感觉,一是认识画家许力后,他的“名著系列”纠正了我读《红楼梦》的年龄错觉,宝黛还都是孩子!
疯迷许力时,我订了好几套《红楼人物》。开始还和许力研究卖相,我提出别画成小屁孩儿。大观园里小姐姐还真就是些小屁孩儿。
最近听台湾蒋勋《细读红楼梦》,真让我眼界大开,想不到这部书还可以这样读。蒋勋是画家,我琢磨,他若画《红楼》会是啥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