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信札收藏的尴尬

(2020-09-25 18:07:47)
分类: 看图说话
想哪儿说哪儿---信札收藏的尴尬

想哪儿说哪儿---信札收藏的尴尬

想哪儿说哪儿---信札收藏的尴尬

想哪儿说哪儿---信札收藏的尴尬

  我比较喜欢收藏信札,甚至连名家邮寄作品的信封,只要是亲笔填写地址及姓名,我也细心整理存放,偶尔还拿出来回味一下当时情景。
  吉林著名书画馆“三惜草堂”宝林兄收藏宏富,而且成系列,任意选出一个“话题”就能办成有意思成规模的专题展,包括这种信札展。
  最近常看宝林兄微信公众号,前几天读一篇他收藏的华人德先生写给刘正成先生的信札,颇能启示名家信札收藏,觉得极有收藏价值。
  有朋友专门淘换信札,而且开店经营,据说“孔夫子网”有很多这种店。德州也有,董子文化街就有一位兄弟专事于此,玩得有滋有味。
  书画这行当我见识逼仄,偏又喜好,就买了些杂七杂八。这没什么后悔或不好意思,国家那么重要的事儿,不也曾“摸着石头过河”吗?
  我收藏的信札大都是当代书画家写给我写的信,他们做事讲究,寄作品总会附上一封短信。这种信札的意义应该在将来,可以表明流转。
  和我的书信收藏不同,市面上有一种“信札创作”,也就是以信札的形式创作书法作品,边边角角或许还勾几笔丹青,应该不算信札。
  我说的信札收藏,大致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真的鸿雁传书那种;第二,是真的名家名士手笔;第三,有或文化或事件的意义。
  当下语境,谁还有书信交流的雅兴?市面流通的名家信札,真伪真的难辨!形式化的“信札创作”,显得假了。这是信札收藏的尴尬。
  我非常佩服“三惜草堂”宝林兄,他只展示了一件华人德先生写给刘正成先生的信札,就已经让我馋涎欲滴心旌摇荡必欲得之而后快了。
  
      2020-09-25 23:07:47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