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一幅画,可能很多人注意了,但不一定能注意到位。我觉得,得细细品,品出那些该品出的味道,再看这画,就活了,就更有意思了。
我不知道我究竟为什么喜欢画,但知道每当见了画就赶紧凑过去,按我当时的标准品读,合我标准就喜欢得不行,一看再看反复看,好高兴。
二十年前,我和老伙计于秋笠玩,他学美术,教美术,后来又做大学美术系主任,他的态度对我有影响。譬如把画举过头顶,对着灯光看效果。
直到现在我还有对光审画的习惯性动作,一画在手,下意识一番操作,常把不知就里的朋友搞晕,他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在看墨色和墨线。
后来交友渐多,和画家玩,琢磨画,和书家玩,琢磨字,对画的高低优劣有了最基本的判定标准。至于深层次,仍然不敢说话,得请高人指点。
这些年有一种“书而优则画”“画而优则顺便字”的现象,画家字多难入目,书家画却常有奇韵,这是否暗合画落款一般是“xxx写于xxx地”?
对画的欣赏,我主张细细品。不仅品笔墨,品意境,品款字,而且品画面,品寓意,品流转。别小看当世小名家们,若干年后或许就是黄宾虹。
再放开些心神的话,对鲜活在世无数“名家”,先别盘算是否“能传世”,毕竟能传世者万无其一。倒该认真品品滋味,能让自己有寄托就好!
正审视老瓜一幅二尺花鸟。按我的欣赏或收藏标准,这画不能卖,最好留着自己玩。我爱读书,虽读得不多,也有些高雅气质。这画合我心性。
2020-06-04
23:28:4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