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种菜经历,说起来是放下的活儿。
最早接触菜,是小时候。本家“亲爷爷”种菜,春节前要到集上买芫荽(即香菜),我爱看他起菜,用绳腰一把儿一把儿捆扎好,这样到集上就少动手了。那时冬天比现在冷,俩手揣棉袄袖筒里,还冷得直嘬牙花子,鼻涕吸溜吸溜地。
老家前后两个院子,后院略小,种菜展不开,种了几棵桃树、枣树,还有几棵臭椿树、槐树,不记得种过菜。前院和后院一样宽,但长出约一倍,中间是路,路两边有猪圈、茅房、草房、织布房、几棵大枣脆枣树,其他空间就是菜畦了。
爷爷干庄稼活是把懒手儿,但仔细,收拾什么都能收拾出花儿来。快清明节了,想爷爷,这些旧事就又开始过电影,爷爷在眼前的感觉。爷爷在前院儿也种菜,只记得黄瓜顶花带刺儿长得好,自家吃不了也到集上卖,那场面想想挺逗。
爷爷很有韬略,我极佩服。跟爷爷赶集卖黄瓜,找个地儿一坐,开始摆阵,把最鲜嫩水灵的放最显眼位置,等有人打价要买,爷爷很麻利地把显眼位置几条换出来,再做诱饵卖下家!买菜则相反,专挑显眼少量,买几家,全都模特儿级!
老家的概念,我最看重这个“老”字。在那里住了老长时间,存有一批老物件,住着一些老家人,最难忘几段老感情,闭眼就想起,一辈子忘不了。我老家早已拆迁,可我想老家还是原来的样子。房屋虽窄小破旧,却是刻在脑中的模样。
大学毕业工作了,娶妻生子过日子,在自家小院儿也开一畦小菜园儿,边学边种,倒也快活。六张四尺整纸大小面积的地,我种了菜豆角、茄子、白菜、大蒜、黄瓜、扁豆、辣椒,等等,每天浇水、松土,隔茬收获,都吃不了。有意思。
到机关工作不久,单位分楼,小院没了,工作又忙,种菜这事儿就放下了。2012年我到北京住院治疗腰间盘突出,郭教授说不能再剧烈活动,一直喜欢玩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不能打了。就又琢磨种菜,在林总厂子里重操旧业。
种菜最用腰,兴致勃勃翻地、松土,准备下种时,发现种菜也不适合我玩儿。林总这块地也就种了一年,我常去看,顺手摘几样菜回家,侍弄这活儿,全交给司机春林干,连春林妈妈都去帮忙了。听说长了很大一个冬瓜,可惜我没看到。
前年我调市人大,时间宽裕,除读书、练字、赏画、喝酒、写《想哪儿说哪儿》杂拌儿文章,还有闲空!单位郑兄正找地种菜,就到林总厂子又要一块地,准备共享田园风光了!佩服郑兄毅力和技术,菜种得好,我享用不少,但没出力!
天气渐暖,柳枝吐芽,又快到翻地松土施肥种菜时节。正这么想,朋友微信到了,问还想种菜?去看现场,地很规整,农具齐全,水源充足,种菜绝好地方!先抢一片地,再组织人马刀枪,新一轮种菜马上开始。提醒自己,快活最重要!
年过五十五,最好的状态是时间不够用!
2020-03-13
22:09:1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