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设身处地琢磨点事儿吧

(2020-03-05 10:00:44)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设身处地琢磨点事儿吧

  从开始学写作文,老师就开始讲,要“设身处地”想事情,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写出真实、感人、深刻的文章!后来我也爱说“设身处地”,包括坐在主席台讲话,老觉得很多人的很多话形同“呻吟”,而且无病,纯粹就是为说而说,缺乏力度。
  可仔细揣摩,又发现一些“无奈”,而这些“无奈”让“感同身受”几无可能。譬如最近,凡会玩微信的朋友,有谁没有发或转发关于“一线”?怕是都转了,都在转,而且没有停的打算。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转的东西,与“身受”,有一毛钱的关系?
  我觉得,“设身处地”首先得有想“设身处”的“地”的那种经验,最起码得有真正意义上的“最现场报道”,道听途说不行,不假思索不行,人云亦云更不行!回头再想我们这些天的发或转发,肯定是着急、关切、祝福,却可能正起负作用!
  因为看到或听到的一些谣言,也因为看到或听到一些因为慌急、惊恐、或者还有惟恐天下不乱以便乱中渔利的恶意传谣,对悠悠众口、慌慌众心颇生出些不认同,想以“设身处地”规劝信手信口乱转乱说的人,同时也提醒自己以后注意。
  怎样才是“设身处地”?我总结出几条。首先是把自已放进去,假设自己在现场,而不以局外人的感觉说事儿;第二是得分析,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做出判断;第三是要放平心态,不带猎奇、显能、牟利的心看待、使用微信这一传播平台。
  与“设身处地”相悖的说事儿,其一,把极端当了普遍。极端是什么?万难一见!其二,把臆测当了事实。臆测是什么?信口胡言!其三,把自黑当了识见。自黑是什么?拿自己不当人!一个沉静的民族才是成熟的民族,你说我说乱哄哄不行!
  腾讯体育《我和我的城》,围棋手李喆讲“封城”的日子,建议大家也读读,体会一下他对恐惧、悲痛、愤怒、不解、希望等各种混杂情绪的体会,以及他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情对他生活的影响和再理解。设身处地琢磨点事儿吧。

       2020-03-05 22:00:44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