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瓜《美人图》,我常常会想到一个词牌名:眼儿媚。纳闷儿这词牌咋起的,搭眼就让人酥半边儿。
查“度娘”: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以阮阅(一作左誉)《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变体。代表作品有宋徽宗赵佶《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等。
我不是学中文的,对诗词歌赋一向没多少感觉。但偏偏喜欢书画印,而书画印又多是玩诗词歌赋,这让我有时很苦恼。譬如“度娘”说半天《眼儿媚》,我只能全文移过来,却不甚了了。谁想深究,我给你指条明路:去请教中文系的朋友。
看老瓜画,咋就想到“眼儿媚”?实话,是一种感觉,事关感官、器官,别人不敢说,怕也不敢画。这种让人“有感觉”的艺术制作,不少“正经人”看了会不屑、排斥,甚至“拐杖敲得地板咚咚响”。我说大可不必!
今天一早找出二十几件老瓜《美人图》小品,有朋友要来看作品,不细心找找还真找不到!压箱底,得有压箱底的手段,很好找,信手拈来,在信息、交通极度发达的当下,怕是捂不住,放哪个箱底也捂不住。所以我爱乱放。
还说“眼儿媚”。老瓜爱画“美人儿”,有朋友嫌“露”,要求“穿旗袍”,这要求不能说不对,但至少没抓住重点。好画不在穿不穿旗袍,也不在露不露,两种状况都不乏世界名画。好画的重点,一是笔墨,二是写意。
朱爷说:画画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画到什么程度。这话也可这么说:画美人儿露不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画到什么程度。有朋友爱拿“程度”说事儿,指责这指责那。我的看法,老瓜目前的程度足能当得起他要的价。
我正陶醉着的老瓜这幅平尺《妹子图》: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一画在手,你不品咂笔墨、意境、传神与否,却专注于穿多穿少干什么!眼儿媚,连赵佶皇帝都晕堂子,你我俗人、素人、常人,装那清高作甚?
今天没醉。该去写字,可麟儿还病着,就请假不去罢。谅解了各位,(老)小生这厢有礼了(请用京韵读此句)!
2019-11-29
22:55:2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