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比较清闲的单位,回头再看过去的时光,有一个词儿老往我脑子里蹦:逃!
没有后悔什么,只是觉得这“逃”的意念不仅我有,很多人有,而且无处不在。
我“逃”,因为家庭。爸妈养育我们不易,但太严,甚至燥,影响了我的性格。
孩子性格的形成,更多是在母胎中及学前,也就是家庭环境、父母榜样最重要。
我觉得,我性格中善良、温情、逻辑的一面,来自爷爷奶奶尤其是奶奶的熏陶。
我的暴躁、怯懦、优柔,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逃”的意念,太多受妈妈的影响。
不是在埋怨爸妈。做这些反思,是因为我面对过女儿,现在则面对麟儿和晨儿。
我太喜欢麟儿晨儿,要不是还在工作、还有自己一些必须做的事儿,我会怎样?
喜欢孩子,又怕太腻太惯耽误孩子成长。严管不是姥爷的事儿,这得爷爷负责。
腻和惯,孩子们会怎样?严和燥容易损毁孩子天性和自信,腻和惯似乎正相反。
设身处地推演,我认为腻和惯是“顺”,严和燥是“戗”,还是顺更好一些吧?
顺,说到家就是引导、诱导、启发,循着孩子心理、身体成长规律带孩子前行。
戗则正相反,不是全身心为孩子考虑,而是按个人喜好、心性强制孩子服从你!
家庭温暖,父母慈祥,孩子阳光,这些词语说好说,要达成,最重要在这顺字。
顺,不仅在一个家庭如此,在一个单位也如此,彼此理解、关爱、支持就是顺。
顺的家庭必是温馨的,顺的单位必是向上的!我有家庭,我有单位,我得反思。
我快退休了,一些考虑多是说给孩子。看麟儿,麟儿调皮、执拗时,我由着他。
男孩儿调皮是天性,尽量别阻止,何不让孩子快活?当然得有度,别离大格儿。
奶奶应该和我想法儿一样。在我皮猴子一样时,奶奶说:小时调皮大了有出息!
有时我想,我这辈子偶尔才有的胆魄和激情,大概是奶奶的宽容给我保留下的。
事业发展没胆魄和激情绝对不行,可我更多是在“逃”,胆怯,躲避,不自信!
胆怯,躲避,不自信,现实中无处不在。譬如不作为、不担责等等,也是在逃!
2019-10-06 09:43:1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