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至少保持一颗童心

(2019-07-23 14:42:41)
分类: 汉书下酒
想哪儿说哪儿---至少保持一颗童心

想哪儿说哪儿---至少保持一颗童心


  什么样的画最感人?各有各的认知,没有标准答案。话说回来,艺术要是弄出标准答案来,一般也就死了,没有生机了。大致如此。
  沈从文面对船两侧美好景物,感叹学校中教员还是用个小瓶插一朵花,放个橘子,在那里虐待学生“写生”,其实是在那里“写死”!
  艺术界有些说法是明显的“悖论”。譬如“大众化”和“个性化”,前者后者都有受众,也都有反对者,能将二者统一必是高人!
  能够把“大众化”和“个性化”高度统一,最典型的中国画家,应该只有齐白石一个。徐悲鸿也算可以,但比白石老人还有些差距。
  艺术“不个性”绝对不行。毫无疑问,包括齐白石、徐悲鸿毕生致力也在于此。追求“个性”,而至生僻,不一定不好,但太孤独。
  齐白石、徐悲鸿等,有个性又有众多狂热受众,这效果一定是从事艺术的人共同的追求。怎么才能既有个性还不孤独?我有锦囊。
  我的锦囊是读齐白石、徐悲鸿们读出来的。齐白石为什么那么招人爱?接地气,画的是童心、爱心、人心!徐悲鸿则画正气、君子气!
  我也极其喜欢八大,并为老朱家有这号人物感到彻心彻肺的骄傲。但与齐白石、徐悲鸿比,八大的个性化太郁结,谁真读懂了谁气沮。
  从养生角度,太平盛世搞书画,是不是就该搞出太平盛世的和谐、美满?当然不能一刀切,都歌颂也误事,咱不是还得有忧患题材吗!
  除了主题创作的忧患命题,我觉得书画创作尽量还是别太拧巴,以个性化的笔墨,多朝抚慰、教化、引导人心上使劲,想孤独怕都难!
  对人心的观察、揣摩、提炼、把握、摹写、创作,关键要有生活,有体验,有眷恋,一笔一画都是童心、童趣、童稚流淌,能不感人?

     2019-07-23 23:42:41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