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不懂没什么可羞的

(2019-07-01 17:00:53)
分类: 汉书下酒
想哪儿说哪儿---不懂没什么可羞的

  陈丹青讲毕加索作品展,有句话讲得真好。他说:毕加索过来了,我们不懂。为什么不懂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生态没有过来,只有他一个人过来。
  又说:懂不懂的问题是一个永远的问题。如果想懂,前提是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文脉。你认识很多艺术家才会深爱其中的一位。懂到什么程度是每个人的造化。
  又说:这个不懂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质朴的、原始的状态。如果有人在乎懂或者不懂这件事,第一你不要自卑,第二你得知道有怎样的途径可走。
  让我对陈丹青一席话感兴趣的,首先是他讲了毕加索“生态”这个概念,并以此展开讲了“懂”和“不懂”的道理,这或许正是中国艺术参与者很多困惑的源头。
  如果把过去的几十年看做中国艺术复兴的开始,那么伴随这复兴汹涌而来的各种争执、争议,甚或诋毁、谩骂,似乎都是因为缺乏“生态”关照,太具体、具象了。
  伴随这复兴而来的各种争执、争议,甚或诋毁、谩骂,起因都在“不懂”,都在作者、藏者、评者、骂者缺乏宏观关照,没有深入的研究,凭主观感受讲喜好!
  陈丹青这席话对我有启示的第二点,是他对“不懂”的态度。他把“不懂”看做一种状态,一种非常质朴的、原始的状态,丝毫没有轻视、蔑视、不屑的情绪流露。
  正视“不懂”,进而指出懂不懂的问题是一个永远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艺术创作还在,只要艺术创作还追求卓越,就一定会有“不懂”存在,不存在反倒不对。
  所以,作者也好,观者也罢,都得正视、重视、关照各种“不懂”,从生态的角度,从释惑的角度,从共同提高的角度,争取自己懂并让别人懂,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2019-07-01 23:00:53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