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拾旧藏,发现题有上款的名家作品还真不少,逐件赏读,竟就读出一些新感受来。
对上款作品的定位历来有失公允,认为有上款不便也不能流通,强要流通也卖不上价去。
不便也不能流通,一是上款人有顾虑;二是大多是绕来的“饺子汤”,不疼的牙不好要价?
我注意了,近几年拍场对“流传有序”很关注,而作品有上款是“流传有序”的重要线索。
齐白石那套山水大屏,拍家津津乐道,藏家敢于下手,都因有上款,不然反会失色。
还有,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权威收藏机构的藏品,“有上款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让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儿看,等作者与上款人哪天都不在了,谁还在乎有没有题了上款?
当下牛皮哄哄级艺术家还爱题上款?还爱被绕“饺子汤”?原来行,现在一般不行了。
收藏家跟定几位作者持续收藏,这种上款作品就会留下一条线索,便于后人“验明正身”。
微信晒图,一幅于明诠题款作品被朋友相中了,我本不想卖,无奈缺钱,卖就卖吧。
为“保真”计,买于明诠上款作品的朋友请我写件手札,再写篇文章,搞得流传有序些。
那朋友收藏见识很独特,以“饺子汤”价格集藏名家上款作品,坚持既久,必会大有收益。
是为之记。
2019-05-20 14:32:1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