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四川刘云泉先生来德州画画,帮忙接待的朱总得到几幅小画的酬谢,我有幸得见,喜欢得不行。
前不久从另一位朋友家又见到朱总那几幅刘云泉小画,方知朱总几年前割爱送了朋友,这朋友也喜欢得不行。
和朋友说朱总,说刘云泉画。他说忘不了粘缠到手这几幅画时朱总一句话:画到手,象自家孩子,哪舍得出手?
我注意了这朋友说这席话时的表情,一样的不舍,象送自家女儿出阁。我懂他心思。玩收藏少不得这心思。
对藏品的眷恋情思,是藏得住的关键。这种情思从何而来?作品品质、来路、价值等,都能积滨成这种情思。
文化艺术产业化是不少地方的“成功做法”,我不敢苟同。正如产业化办学大错,文化艺术产业化也是死路。
产业化的特点,一是大批量,二是同范式,三是广流通。书画印章真要成了这种冷冰冰的“工业品”,可怕不?
我有一种担忧,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流意识里,书画印章的作者和买者千万别失了这个行当自己的发展观。
欣赏何国门丙申年“《城市山林》题斋”小品,不禁想到书画印章的故事性,得有趣味有念想才好玩。
2019-04-26
22:36:10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