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徜徉陶然亭公园,同一个亭子,无数次注目,照很多相,每次都有感动自己的点。
昨天游园,见黄苗子题写匾额的亭子。却没法照相,远了亭檐遮字,近了又缺些韵致。
清凉水面,竟有成群鱼儿浮游,银白色,针头大小。于是照相,一汪水,满目鱼。
秋笠品画,手法之一,是正对灯光看画面,灯光透射,肌理清晰,一目了然。
我不懂画,见秋笠如此,就常常如法炮制,还真就看出些门道,笔墨高低繁简一看便知。
简和空不同。简从繁,先繁后简,简才高格。空是无物,只会寡淡,乏味,没有后劲。
笔墨做为载体如此,书画作品对艺术家情绪、修为、气质、精神的承载更是如此。
书画作者和藏家,对待书画作品,都该尽量往深处挖挖,能读出一脸泪水,才是好作品。
就象我随手拍的水面,静心、放大、仔细一看,内里是有丰富内容的,这才有看头。
作品一定要倾注作者理想和寄托。这话说得文气,道理也是说别空,得有嚼头。
当下高产书画家不少,怕只怕空乏无味,只为求多求快,并无作者撕心裂肺真情感。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草率?太多涂改?红袖香茶,王颜二位也白费。
书画印章,人说小技。即便小技,不往心的深处挖,不掏空心思做,你以为就能感人?
一张照片引出这多议论,可见常出门走走,任何时候都能开眼界、长见识,别懒。
帝都之行忽忽半月,公务庄严,倒不忙乱;朋友多多,颇受教益。该撤了,还来。
2019-03-14 22:54:50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