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莲花堂”和“竹韵斋”是我的常用斋号,清雅,宏阔,很有画面感,不少朋友为之倾倒。
昨日读书,见方济众和王镛先生各有几幅画,都是有竹有荷画面,精彩之极,让我想到我的斋号了。
近几年收藏界大兴题画斋号,书写不说,这图画实是难题,命题总不如随手快活,所以更见功夫。
我手里有不少斋号画,因是活动所得,未免多了应酬、牵强,真能体现作者功力的代表作,不多。
方济众和王镛先生的画我没有,很多年前有过机会,一犹豫就错过了,怕是很难再有机会购藏了。
有眼福欣赏方济众和王镛先生画,全在我有学习的习惯,每天至少读几篇文章,今天读到他们了。
玩书画必须多看,最好多看原作,至少多看图片,有机会多看展览,再读些相关文章,见多才能识广。
我不很主张搞专卖,专卖会局限眼光,也有悖东方不亮西方亮多角经营的市场原则,涉猎尽量广些才好。
同样对“十万莲花堂”和“竹韵斋”的描摹,看过方济众和王镛,我的眼界又有些开。画家看了会怎样?
2018-11-30
22:52:1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