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秋佳节,却没有过节的好心情,倒有些反躬自省的心绪缠绕,但不知如何着笔。
反躬自省,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是一般人,不咬牙逼,自己找自己的茬儿,你以为那么好下手?
反躬自省,因为被抢白了,或说被骂了。我不是胆小怕事的人,拍马而出挑灯夜战酣斗三百合的胆气,咱有,可又何必呢?更何况被抢白,被骂,似乎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我要也赤膊了,破口了,就真的丢了份儿了。
我是无耻小人吗?这话题基本没有可供讨论的余地。以我的观察和思考,凡人都既是“大人”又是“小人”,没有完全“大人”或就是“小人”的情况存在。我仔细解剖我了,“大人”一面居多,偶尔“小人”,但也绝不“无耻”。
我自我标榜了嘛?这问题也基本没有可供讨论的余地。从小接触高人不少,好像最有自我解剖精神的鲁迅、李敖等,字里行间也都是自我标榜,“小人”如我,不敢高攀大人物们,爱听人夸,常常自夸,这毛病这辈子怕是改不了了。
我没有“报恩”之心?这问题挺扎心,不把人逼急了,谁好意思话说当面?可我没逼过谁,知恩必报是我良心坚持,能力有限,报恩而难到位,也只能请恩人们多多谅解。至于朋友之间的恩,我以为相互居多,单方向加恩,不历史。
我不会好好说话?我不承认。但我承认不善交流,尤其当面。所以我就采取写的方式,最早写在日记本上,积攒10多册,后来写在网上,近3000篇了。这种日记体例,就是悄悄话,随口说,难免被误解或不解,说错的我得说抱歉。
我有过一次悄悄话,说“最亲近最伤害”,没任何特指,突然发神经,觉得是这理儿,文字就顺着手指流向键盘,把这情绪集成一篇话,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一篇“留痕”,真若这样,那“最亲近最伤害”的说法成立。
今天这篇仍是悄悄话,昨晚就起了题目,写几十个字,困了,第一次没写完当天想写的话就睡了,接续往下写,竟有些激动,或说微微有些怕的感觉。《想哪儿说哪儿》是我每天功课,因是随手随性写,刺激或伤到谁了,还望谅解。
尼克想出去玩了。今天中秋,这有些沉重的话,不说了。
通或不通,就这样。
2018-09-24 16:43:22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