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接访,有几个环节我注意了,不知大家咋想,我觉得不妥,现场纠正了。譬如群众代表要求给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企业临时负责人没回答,主管部门负责人答了,说是行,还要企业给出正式文件并加盖公章。我不同意,因为事情没有转机,一切时间表都不托底,不给是对访民负责,给了就有应付之嫌,关键是后患无穷。
我管信访时间不长,业务说不上熟练,但有几点把握。第一,面对信访尽量第一时间到现场,不一定现身,随便走走,听听激动情绪下的访民都在说什么,这可能就是未来极端的走向;第二,解决问题请主管部门及分管领导负责;第三,一切从处置问题着眼,绝不随口应付;第四,请公检法随时做好依法依规打击犯罪的准备。
四点把握中最关键一点,是怎么处理问题。说它关键,一是信访全由问题引起,解决信访关键是解决问题;二是信访问题没有容易解决的,不然也就不会诉诸信访;三是单人或少数人的信访相对容易解决,至少脉络清晰,便于防范,缠访、集体访就困难得多,必须得有持久接访的心理准备,不能急躁;四是经济问题很难处理!
近年企业不景气,再加金融环境复杂,常常爆出因经济纠纷而引发的大规模集体上访,形势极为严峻。形势严峻表现在三点,其一,典型的因经济纠纷而出现的问题,群众不找公安及司法部门,却不依不饶找政府,怎么解释都不行;其二,企业运营中的很多重要环节有关部门疏于管理,问题不爆不闻不问;其三,办法太少。
面对信访,主抓这项工作的同志感觉很无奈。信访局是牵头部门,牵头又缺少足够的权威性赋予,即便有几句授权的话,也仅仅是几句话,听可,不听也可,都很忙,哪有时间管信访?也就是说在自上而下的工作体制建设上,得设法避免信访局所面临的各种“尴尬”,得给它相应的地位、权限和话语权,不然很难遏制信访量!
2018-05-17 22:58:3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