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聊说的什么?这问题就像很多问题一样,怎么想怎么像个问题,甚至觉得问题还不小,可真要细细追究起来,你还真不一定就能说得明白。
上世纪60后的人们日子过得清汤寡水儿,吃喝不济还在其次,关键是精神食粮忒贫乏,除了几出样板戏、几部高大全小说,要什么没什么!
著名作家王小波《黄金时代》中有一段描写可笑又真实,说缺乏心里纾解的人们爱看《苦菜花》里鬼子强奸片段,那几页书被翻得明显发黑!
王小波那套黄金、白银、青铜小说系列,我是听明诠介绍后买来的。他的语言风格很特别,故事编排也别致,是那个时段读书圈的必读书目。
不仅小说,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得考虑新颖,不新颖不招喜,也挣不来票子。王小波是新颖的,从格式化的叙述环境里突然杀出,哪能不新颖!
新颖是个难题,搞不好就会滑到庸俗、漂浮、甚或无聊那里去。除了一些小聪明的小打小闹,搞新颖不挨骂的少,譬如画了新春宫的朱新建。
从艺术角度,看有些人所谓“无聊”,其实很多就是创新,从社会固有的思维定势中杀出一条血路,多数人开始不懂、不接受,反成了无聊。
无聊还有一解,就是无益、无用的事或心情。这种无聊与大多数人未必读得懂的朱爷的艺术创新完全两码事。所以无聊有真伪,得认真甄别。
日子每天过,谁都想过得有滋味。有滋味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新颖、有趣、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就得打破常规。小心滑到无聊那里去!
我每天都忙,班上事多,还得琢磨“法无禁止”,咱得买房购车养老小啊!我在做的事,人不理解,会目我为无聊,可我实在顾不上无聊!
2018-02-11 22:53:30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