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画家很少不拿钟馗说事儿的。
明诠说书法,可说说到骨子里去了。他说,书法是书法家的心事。又说,书法就是书法家说话。
相对于绘画,书法更抽象,也更高级。所以明诠的几句话得反复说,反复说不行,还得出书、讲座。功夫不负有心人,反正我听明白了。
用明诠说书法的道理读绘画,几乎就是辨高下的一把尺子。不信你试,用“心事”和“说话”的尺子量,原来不会看,现在会了,至少可以读出味道了。
钟馗题材的画我请过不少,老五之前是李振坤,后来又有老瓜。齐白石也画过,可惜我买不起。钟馗题材可画无数幅,因为他的故事是开放的,想咋画就咋画。
老五有幅平尺《钟馗赏梅图》,是经我手最精彩的钟馗之一,可惜卖得太早。没钱买换季的衣服,不卖咋整?要用钱了立马能换钱,这也正是老五可期之所在。
读《钟馗赏梅图》,我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纯从画的角度,笔墨、线条、构图,是“老五”吗?这很重要。很多画家只会抄袭,画到老也没自己多少东西。
第二,钟馗怎么赏梅?也就是钟馗做派、神态以及配景是否动人、感人、陶醉人。《钟馗赏梅图》最醉人的地方:一点梅萼,两弯细目,分明在“闭上眼睛看”!
第三,老五想说什么?也就是画这画时老五的心事是什么,通过这画他把他心里的心事说明白了吗,等等。我读出他对梅的醉了。看那心向往之的神态,你不醉?
2017-12-05 11:23:1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