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海龙可否那么写

(2017-03-21 11:11:00)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海龙可否那么写
想哪儿说哪儿---海龙可否那么写
  喜欢尹海龙,是从买他的印章开始的。后来又陆续买字,还买画,骨子里还是钟情他的印。因为印贵了,才转而求其次。这态度或做法不一定科学,但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

  那年海龙来德州,我到宾馆看他,他正刻印,满手满脸石屑。问一天能刻几方,他说刻印辛苦,刻出一方满意的印,大不易。我建议他多写字,就写印文风格,从小品开始。

  好像我还订制了一批,(34x34)大小,印章风格,几个大字,落小字款,整体是放大了的印文效果。多年后回想,我那时也真是敢说,这主意用得着我出?海龙没介意吧?

  这口头订制的书法小品,因为忙就没了下文,很可惜。但海龙确实开始发力写字,不敢说我的建议起了多大作用,至少应该会是一种推动。到我几百件订制,已是晚了很久。

  我想说的话,还是从订制这批小品的想法引起。我注意到,从印章入书且有大成就者代不乏人,吴昌硕、齐白石自不必说,还有王镛、石开、徐正濂等,海龙完全也可走通。

  我建议他写小品,就写印文风格,内心琢磨的,还真是吴昌硕徐正濂们由印入书的路数。我那么喜欢他的印,憧憬着他如刀斫泥的爽利落在纸上的效果。海龙这么试过吗?

  起了《海龙可否那么写》的题目,“那么”是什么?“那么”就是由印入书,前人、今人都走通了,咱为啥不走?个人看法,真要“那么写”或许更能代表、突出海龙风格呢。

 

               2017-03-21 23:11:00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