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有恃”才会“无恐”

(2016-08-10 11:39:38)
分类: 家长里短

想哪儿说哪儿---“有恃”才会“无恐”
  最近精力多在维稳和信访上。有些感想、感触,如鲠在喉。

  譬如想到“有恃无恐”这词。不是所有信访问题都能“妥善解决”的,不是所有上访人员都有可访、能访、得访的问题存在的,也不是所有缠访、非访、集体访都是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不作为、胡作为引起的,等等。但这些浅显道理很多都被曲解了,从而自我出了很多“漏洞”,造了很多“可趁之机”,被极少数人利用了,司空见惯“有恃无恐”的油盐不进,很多都是这么被培植“坐大”的!反正一访就得接,凡访都得接,一再访一再接,甚至还能收获一些“意外”,那就访呗,怕甚?

  譬如想到“作茧自缚”这词。我小时候见过奶奶养蚕,所以对“作茧自缚”的认识就有些另类:作茧自缚不是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一,蚕作茧是人家习性,不作茧就没法化蝶,也就没法繁衍;第二,蚕作茧是一种伟大,所谓“春藏到死丝方尽”,说的就是这种伟大;第三,蚕作茧是一种自觉,到那阶段就得作茧、必得作茧,自然而然,没有谁强迫,也没有“节外”考量。有这另类理解,我就爱小看当下维稳及信访的某些环节,越琢磨越觉得其中一些想法和做法远远比不上春蚕作茧,咱这才是地道的作茧自缚!

  琢磨信访及维稳某些做法,你不觉得里面有作茧自缚与有恃无恐成分?譬如非访登记并排名还通报,始作俑者咋设计的?既然让说,就放开说,别过滤;既然依法,就责成执法部门按法律行事,别再加一个不伦不类信访局。现有运作,假设做些调整,譬如哪里群众上访件数多、问题大、惊动领导级别高,哪里得分多、受表彰、得奖金,这种反向措施或许反倒真的能把信访数量减下来,也不至于风起云涌北京几条街。还有,一些近乎乱象的“非访”,真也到了“有恃无恐”级别,所“恃”者何?始作俑者做的“茧”!

 

               2016-08-09 23:39:38  醉中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