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前,随老领导去广东看望在小榄镇中山火炬开发区挂职的庆华书记和范霞局长。路得迂回着走,先到北京,住一宿,第二天再坐火车奔广州,不似现在一路高铁顺畅。就这次远足,我第一次见识北京石景山区游乐园的“过山车”和“疯狂的老鼠”。
我胆子本就不大,再加晕高,晕水,晕各种,遇到刺激玩意儿,就麻爪儿,不敢尝试。清楚记得,石景山区特意安排这活动的领导一再撺掇我:年轻人得上,哪能这般小胆儿?我以照顾领导为由谢绝,其实是怕,怕本来不知东西南北,玩一次更找不着北了!
最近琢磨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品市场,突然联想到当年小榄之行和石景山游乐园的“过山车”和“疯狂的老鼠”。说实话,这譬喻可能欠妥,但一些感觉又实在太像,那种惊险、刺激,在这行的朋友怕都有感受。那天我没敢上,就更对当时情景记忆犹新。
我不是艺术家,没画过画,偶尔写几笔字,但喜欢收藏,或者可以称作“小字画贩子”。收藏家与“字画贩子”有交集吗?收藏家可能鼻子一歪嘴一撇,说毫无瓜葛。要我说有交集,而且很大,不管你鼻子如何歪嘴怎地撇,二者实质是一样的。
站在“小字画贩子”的视角,我对近三年的书画市场及收藏界有三点评判。第一,毫无理性地跟风,造就了一个接一个“绚烂的泡沫”;第二,毫无理性地收手,又戳破了自己亲自吹起的“绚烂的泡沫”;第三,未来怎样?不容乐观!
今晚与几位朋友小酌,说到身边几处画廊,说到大德州从事艺术品买卖的几位所谓“巨头”。实话讲,对几位“巨头”,我不熟悉,也不好多做评论。本来各做各的事儿,人家咋做与我无关,没必要替人家担心什么吧?
趁酒气我讲几点想法:世俗对收藏的认识有偏颇。谁是贩子,谁是巨头,得看长远,门面唬不唬人最浅薄;哪些藏品算重器?当代人评当代艺术不靠谱。十几万上百万一尺的物件,历史可能完全不接受,那还算是重器?收藏说到家还是玩心情。
玩心情,这话我说过无数次。有朋友激赏,有朋友鄙夷,有朋友谩骂。不管别人怎样,我确实是在玩心情。“过山车”“疯狂的老鼠”那种极度刺激,在前三四年,在大丰朱爷身上,我都有过体验。该买买了,该卖没卖,后悔吗?我那么喜欢朱爷,干嘛要卖?
这世上但凡和利益扯得上边儿的事情,你想出人头地,就得做好“坐过山车”和“乘疯狂老鼠”的心理准备。收藏如果就是为了挣钱,那一定会有遭极度刺激的经历,不在今天,就在明天,早晚而已。我追求“无为收藏”,暴利、暴富来更好,不来也无所谓!
2016-07-27 22:16:1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