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成功的台阶

(2016-05-24 07:15:31)
分类: 家长里短

想哪儿说哪儿---成功的台阶
  注意到一个消息,《诗书本一律》开展了,大名鼎鼎如于明诠、刘彦湖,后起俊杰如老五等,都在现场,一些现场照片亲切又诙谐,令人神往。可惜我是“官身”,虽说不主事儿,也容不得私下乱跑,只好悄悄哨着,馋得牙疼也没法儿!

  前几天写过一篇博文,题目叫《羡慕嫉妒不说恨》,说的是著名书画家、红学家、漫画家许力先生一年多来马不停蹄办展、讲学、写生、见大画家、大藏家,忙得没时间创作《红楼组画》订单,但我不敢催,甚至心疼他,怕他吃不消。

  读《诗书本一律》,想《羡慕嫉妒不说恨》,突然有些想法,或说建议,想说给做艺术的众位朋友。这点想法,下午在“龙吟斋”说起过,道理简单,但很重要,有它,或许能芝麻开花---节节高;没它,一般会格局狭小,再难进步。

  这石光电火般迸发而出的“想法”,我归纳为“台阶意识”。为证明这想法不突兀,我又回家特意查了《当代著名画家100人》,刨祖坟般查了他们所谓“渊源”或“师承”,发现我的“发现”其实就是一条“铁律”:想成功?找台阶!

  艺术家晋级的“台阶”,人人都会走、必走,无可回避的,一是摹古。玩中国艺术而无古意,那是杂耍;二是,用功。天才固然重要,用功终是根本;三是创新。摹古、师古又不泥古,终于从古人走出自己,才会玩出中国艺术的至味。

  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攀高”,话不好听,确是至理,是达成成功最重要的“台阶”。就像写字须临《兰亭序》《祭侄文稿》等,“攀高”是一种定标,标准高追求才高。才气、功力相当的一群,最终胜出的一两位,必是善于“攀高”的俊杰!

  和“龙吟斋”东海兄弟说“攀高”,受《诗书本一律》展事启发,也受许力埋头苦干砥砺前行启发。感觉非常看好的一些朋友,一直摹古、用功、创新,却总脱不出那条线、那点墨,难见跨越式进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朋友圈里乏高人,标高定低了!

  还有,收藏界重视什么?真懂书画,一般缺钱;有钱很买,大都不懂。钱往哪里流?往名,往利。换句话说,收藏界买谁的账?买名的帐,买利的帐。名咋来?普通台阶要走,关键还要“攀高”,与高人游,自己身价也高。利就不说了,有名还愁利?

  我要专业做艺术,一定多见名家,看他们说啥、干啥、关注啥,有机会也掺和《诗书本一律》,在巨人阴凉里度夏,必是另一番清凉。我对东海说,判断一位艺术家能走多远,很重要的参照之一,就是看他在和谁玩,这谁在当下是啥地位,百试不爽!

 

                2016-05-24 22:06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