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努力炼得“刚而柔”

分类: 呆人呆话 |

晋代刘琨《重赠卢谌》有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意思是怎么会想到经过千锤百炼的坚刚之物,竟会变成可以绕在指上的柔软的东西。说的是“柔能克刚”,比喻再强悍的男子,遇到心爱的女子也会变温柔,只要她勾勾指头,就会为她肝脑涂地。
我第一次读这段话,不是从原著,也不是说美人克猛男,好像是“知寒堂”李志勇兄弟介绍魏启后书法艺术,引这话来说魏老线的刚而柔,当时就觉得极贴切,有味道,感叹好几天。艺术讲究刚和柔的度,一味刚,一味柔,都非上境,刚而柔方是正道。
因为没读懂“知寒堂”文章,就百度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的出处,也就有了第一段那些解释。回味原文,咂磨释义,不期然思路开了小差,魏老书法刚而柔没研究透,却向往起美人儿“绕指柔”般婀娜来,你说这是不是圣人说的好色啊?
再引申开来想,刚和柔的适度把握,应该是一门极大学问,做艺术是这样,做女人是这样,做事业也是这样。刚之极,与柔之极,怕都是一种病态。太刚易折,过柔嫌腻,刚而不折,柔而不腻,怎么想怎么值得追求,做人,做事,做美人儿,都该如此。
仅就做人说,传统观念以为,男人就该刚强,过比欠好;女子本该温柔,柔弱无骨不为过。不说居家过日子,说男女在单位打拼,过于刚,过于柔,都对事业不利。譬如我,风风火火,二百五似的,不比别人进步快在其次,关键是多得罪多少人啊!
单位有位老哥,刚退休不久,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把刚和柔结合得最到位的一位。一样事情交他办,再急,再难,再没头绪,他都会乐呵呵接受,绝不动小心眼儿推诿,而且有办法,几乎没什么能难得住他。我们相知几十年,竟没学到半分,真笨!
我脾性直爽,眼里不揉沙子,也就是爱憎分明、宁折不弯做派。跟我一起打拼近二十年的老伙计偶尔小聚会说当年,先夸我做事认真、干练,最后话锋一转,还得说我脾气大,批评人不留情,吓得他们不敢喘气!你觉得这是夸我吗?我觉得够呛!
近来事情很多,都是大事。我更关注车改,关注退下来的几十位老伙计。过了五十岁后,我很少潜心琢磨事儿了,但怎么安置他们,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不仅是项工作,更是一种良心,在这件事上米糊面糊,随意推诿,早晚会遭报应!
有几次我想发火,又压住了,没发作,这让我又高兴,又惭愧,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圆滑、世侩、不负责任了?到快退休,我终于把性子磨平了,可以平心静气面对不如意、不顺心、不畅快、不屑一顾了。这是不是“刚而柔”?但愿是!
2016-05-10 22:26 于镂月裁云轩
后一篇:想哪儿说哪儿---六素健康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