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临下班儿,突然接老朋友电话,高兴得想哭。
我们热烈的友谊,在近二十年前。那时我们还年轻,说话办事都端着,满肠子进步挣钱的小算计,但在小圈子里不装,性情得要命。有时我想,如果没有那一阶段的欢畅甚至荒唐,这辈子咱过得岂不太亏了?
几年间,朋友各自进步,但岗位分开,联系渐少。好朋友该咋处?历来是华人交际的大事儿。不少人爱文绉绉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一种态度,但君子本就稀少,何况经济社会?更多人热衷小聚、豪饮,又有掰了不疼的牙的嫌疑。
我比较赞赏一种说法:朋友总归是朋友。哪怕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没音讯,突然见到,一样能熊抱,或者会湿了眼眶,若不怕被指娘娘,还可把泪流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所谓!但有这态度不易,折腾半辈子,这才心平气和起来。
我心理比较脆弱,多少有些娘娘。乍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颇有阳刚之气,内里却极敏感,无微不至待朋友,希望对方也这样待我。但心与心很难对等,对同一事情的认知,能相近就不错,有时还会相反,所以这心态很容易受伤。
我的朋友观还有一大毛病,就是愿交弱者和相近者,这点颇像我妈。这些年的朋友很多走上重要岗位,其中不少莫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交情,但等他们发达了,不经意间我会回撤,不愿再多联系,是避嫌?是自卑?好像都有。
倒是众生着,或志趣相投的朋友,我愿意常见常聚,一壶清茶,一杯烈酒,一张小画,一个话题,就能哄我开心,觉得这种日子实在。我从没支配过公权公产,对公权公产也就没甚感觉。新常态席卷而来,新闻不断,我该庆幸?
朋友是有“圈”的。社会越进步,人们越需要建立圈。整个社会就是这种“圈”的集合体,这圈连那圈,大圈套小圈,没有谁离得开。或者说,人群,尤其华人群,就是一瓶鸡尾酒,五颜六色,无数层面,可混能分,社会就是个瓶!
今晚请几位朋友聚。刚到菜市场采购,荤素搭配,咸甜混搭,摆一桌十几个菜不是难事。还有两瓶老烧酒,放二十年了,是那时喝的辣得嗓子冒烟的地瓜烧。朋友聚,免不了叙旧,何况又是数年没音讯的老朋友。老朋友聚,不喝烈酒哪行?
2016-04-17 11:26:4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