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书画爱好者,免不了要经一些场合,见一些人。几十年下来,三六九等,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什么样的事儿都经过。开始是做加法,见得多,经得多,是财富,也是炫耀资本。慢慢老了,倦了,不自觉在做减法,剩下的人和事,才是永久的记忆。
苏州华人德,是我最早结识的名家。1996年他来德州,我和眀诠接待。他从郑州过来,带了一只石刻佛头,解开里三层外三层宣纸让我们看,说如何如何好,津津有味。很多年后我到苏州大学看他,又见到这佛头了,在书橱里摆着,置了座儿。这些年,只要看到华老师的字,我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清净感,能把人的心掏出来洗了似的。
长春丛文俊,是我接触最多的著名书家。有一年他来德州,我请他写“善护念”和“莫作好人”。把写了内容的纸条递给他,他抬眼看我好半天,问,这是你要的?我赶紧说是夫人所求。他非常认真书写这几个字,斗方、横幅,还应我所求写“莫作好人斋”,总数得有六七件吧。很多年没见丛老师,有时在网络见他照片,打心眼儿里觉得亲!
南京吴振立,是我所见最没架子的大书家。前段时间玩微信,从朋友那里加他为“好友”,想买他100件小字平尺作品。吴老师还是二十年前样子,潇洒,实在,让人觉得敢和他交流。我今年很练了一通《兰亭序》,又悉心琢磨苏轼《寒食帖》,喝酒稍多时,还敢写几张字发微信,竟得吴老师点赞了!可惜山高路远,否则我一定要拜师了!
前几年天津朋友请孙伯翔先生写小卡,价格便宜,机会难得,我就订了不少。要交件时,我请孙老给题个斋号,并请朋友代问他好,说德州谁谁想他了。几天后,朋友专门给我打电话,说孙老很高兴,说记得你,在德州还到你家吃过饭,问你家姑娘长多大了?孙老那次在我家吃饭,朋友撮合孙老收我为徒,但我写字没入门,竟没敢答应。
2013年以来,我开始关注体制外,觉得书协美协太利益化了,和这利益相关联一些潜规则,不仅妨碍、阻碍体制内创造力的发挥,还让很多高手进不了体制。在体制外,我发现了“三五瓜舟”、清谷、罗伏生等七八位高手,尽管他们还草根着,却已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呈现,且价还低,够义气,花不太多的钱,一样能享受艺术的魅力!
今天周末,翻看手头杂件,几十通“清谷”札,让我读出很多感慨。三年来,两千多人物、花鸟订件,实在把兄弟累坏了。但他百忙中不负旧约,每次寄件都特意给我一件信札,内容不限,或嘘寒问暖,或书画掌故,或创作感言,或问题探讨,总之他在努力挖掘自己,也在努力践行订件约定。搞收藏,就得交这种有担当、重然诺的艺术家。
2015-12-18 23:2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