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收藏小品,觉得它文气,便于存放,需要换钱时也好出手。但这种认识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开始喜欢大,对联要四尺、六尺、八尺,中堂小于四尺整纸就觉小气,感到底气不足,拿不出手。
1998年前后,吴振立老师来德州,明诠和我陪他,说书法,也写字。临走,我要买茶叶,他拒绝了,说南京出茶,要带就带葱花饼,好味道,带些让夫人尝。他很高兴,悄悄告诉我,回去专门临一件金农,密密麻麻盖章,送我做纪念。
送走吴老师,我的心,就在这“密密麻麻盖章、美得不得了”的“临金农”上了。等啊等,快俩月,一封挂号信,来自南京,终于到了!我托着这封信,那么薄,那么轻,会是那件“临金农”?字迹是吴老师,肯定是喽,可咋这么小?
接触小品,吴老师给了我第一个机会。捧着这件小得无法再小的小品,说实话我有些失望。从吴老师悄悄说要送我“临金农”,我就一直在憧憬,那该是多么精彩的“巨制”啊?小品,巨制,这落差,在当时我的心里,实在太大!
明诠当时在德州,来家玩,我让他看这件《临金吉金》,他很喜欢,连声夸赞写得好!从他亮闪闪的眼光中,我读出这小品的价值了。玩书画就这样,宝贝着,沉甸甸;看轻了,一张纸。此后多少人高价要买这小品?我很坚决:不卖!
网络书画玩小品多,不敢自吹首功,但至少有我“鼓噪”的功劳。假如你做网络书画,也请认真琢磨下小品吧,这是个富矿。感谢吴老师,感谢《临金吉金》,以此发端,我手里有多少小品了?数不过来。收藏的快乐,没小品绝对不行。
2015-08-15 07:08:0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