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所以新事物面前显得冷漠,小心翼翼,缩手缩脚。这是我的缺点吗?同事们不好意思说啥,还夸我“稳妥”。孩子们敢说,哈哈笑我“老土”,还“奥特了”!“老土”我懂,“奥特了”啥意思?不甚明白,估计也绝非夸奖人的话。
习李“新常态”,大家都在说,尤其官场。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涵盖哪些领域,包括哪些内容,怎生应对?落后地区比发达地区,使用新名词绝不落后,落后在光喊不干,不知怎么干,等发达地区干出经验了,一窝蜂去学,等学来了,也就更落后了。
和老领导闲谈,老领导说“话语权”。“话语权”不是人人都有,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话语权”在正职手里,副职没有。副职想有“话语权”,得熬,等熬到正职,否则不说,少说。具体到“新常态”,正职们得多费心研究,领着我等努力,可别落伍喽。
工作的“话语权”不是人人都有,生活的“话语权”却可以人人享有。譬如我这“马教授家长工”,“马教授”信任、放权,尽管“长工”,却可以谋划、策划、计划,重大事项,甚至可以拍板儿!诚惶诚恐着,我不敢亵渎这“话语权”,得对得住教授信任啊。
说点具体的。国家层面的“新常态”,很多板块与“互联网”有关。“世界工厂”曾让我们自豪,但再这样下去,则会让我们蒙羞。高层在酝酿“升级”:依托互联网,放眼全世界,争做高精新,实现转调创。吃透这一形势,我们就该积极应对,做好自己要紧。
已经在玩网店的我们,无意中较早把握了“新常态”的脉搏。面对全民“大转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第一,时刻关注“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新玩法”;第二,时刻关注国家对电商的新政策;第三,时刻关注自己在所在领域的话语权。尽可能少些盲点。
譬如我,从不玩微信,到迷恋微信,也就不到一周时间。我感觉,微信经济是崭新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那么方便、快捷、高效,只要信息灵通、货源充足、经营诚信,还有必要去盯班儿?我几次对朋友们讲,互联网背景下的岗位、就业、致富会有革命性变化。
微信经济得突破几个环节。其一,“朋友圈”都是“朋友”吗,怎样确认身份?其二,“微店”“微拍”怎样体现公正、透明?其三,怎样有效避免各种网络黑客、微信诈骗?等等。我基本不玩微拍,也很少参与微拍,原因就是有这些盲点在,感觉不很放心。
2015-06-28 07:24:32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