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买石开较早。真看好吗?当时真不知道哪里好。
大约1995年左右,明诠还在德州。去他家玩,看到两件石开,一件篆,一件草。篆我买了,草没要,觉得真像一把茅草,看不懂。那件篆,很快被朋友买走,说是过年送人,得挑名家,之所以拿石开,他的解释:这件好,看不明白,送人才好!哈哈,真有意思。
自从朋友说过“看不明白,送人才好”的话,我就开始特别关注“看不明白”一类书画。印象里,石开之外,王镛、吴振立、沃兴华、朱新建、刘彦湖,包括于明诠等,全都因为“太个色”,才被我喜欢上的。至若曹宝麟、陈忠康等,反倒是近几年才买才卖!
一次去北京,公事办了,照例去趟琉璃厂。没啥目的,只是愿意去那里转转,闻闻古旧物件的霉味,觉得特享受。在路口一家字画店,我看到石开作品了,篆、行、草,都是尺半小品,一咬牙买了3件。取出装袋时,几个小店员那狐疑的微笑,至今让我很回味。
前几天去董子文化街看展,几位朋友聚在“万顺堂”喝茶品画。朋友问我罗伏生,他们看不懂,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痴迷。我没直接说罗,我说石开,说关于石开的一些往事。我觉得,艺术品收藏最不该“平庸”,倒是那些“另类”,最会“暴发”一些藏家。
石开我买过很多,也卖过很多,每次买都说不能太快就卖,压不住货挣不来钱。现在我买罗伏生,1000多件,除了“罗迷”,几乎一件不卖。潜意识里,我觉得罗会是画坛一个奇迹。这感觉,像极了当初我买石开。有些东西不能卖,我狠狠告诫自己!
2015-04-29 13:22:20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