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回家扫墓,三弟照一组照片,都是老家旧屋和院子里的树。
微信是个好玩意儿,没它时,一家人联系少,电话虽方便,但太正式,还得琢磨语气、话语。用微信就好多了,兴致一来,随手发话,贴图,一家人都能看到,减却很多思念、挂念,就像在眼前一样。
三弟发的图,一共8张,还配一段话:家乡的树枝依然苍劲,天空却没了小时候的清澈湛蓝,记忆中仿佛蓝得耀眼,似乎随时会有仙鹤飞过一样。大侄女儿立马跟道:三姥爷这段散文写得好!
我把这几张图发在朋友圈,起个题目:《家。我在这屋长到上小学三年级》。没有更深意思,只想留个纪念。从4月6号20:01到23:29,不足三个半小时,竟然被点赞14次,还有19个回复。
点赞各有道理,不推测。跟帖却饱含深情,着实感动我了。抄录几条,略作解读。以下按发言顺序评点,省得各位“争先恐后”!
木讷山人:土豪!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山人说“土豪”!夸俺,还是损俺,你见过“土豪”住这屋?也许是激将吧,那俺得好好努把力了。正前方:土豪。前进!
王喜江:名人故居!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故居这词,一般用在古人身上,可俺还神采奕奕健步如飞呢!名人,查《世界名人录》,或《世界人名录》,都没俺的大名啊!也是激将?
旨趣堂: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家。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端详这座土房子,我想了很多,想的眼睛都湿润了。
羁狼:老屋还在。多少回忆!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爸妈80多了,都硬朗。咱得争分夺秒疼他们啊!
陈明:亲!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告诉孩子什么叫家。家不在多豪华,而在有温情,有亲情,有回忆,有挂念。得找时间带女儿女婿回家看看,那里有太多亲人们的故事,孩子们得知道。
孙汝勇:门前那坛子我看是个古董!
马教授家长工解读:我家四弟也惦记爷爷家有没有古董,前前后后都翻腾几十遍了,好像没啥收获。门口那坛子一直这么摆着,兴许就是个古董,因为太开放,反倒被忽略了?得便带回来好好研究研究!
------
2015-04-06 08:38:01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