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回家,必得去看本家“亲奶奶”,今年也如此。
“亲奶奶”今年90岁,除了视力差,其他都好。听说我们来,专门洗十几遍手,还搓了“香胰子”,她想好好摸摸我们的手。多年不吸烟了,三弟逗她高兴,点一支给她,还能有滋有味抽下来,很享受。老人家一辈子疼孩子,只要孩子们高兴,她什么都愿随和。
“亲奶奶”住进社区,温度有了保障,模样比前几年舒坦,手也有了活泛气儿。德州“两区同建”搞得红火,都说好,我也一直说。李克强总理来德州,专门看袁桥社区,现场还给了不少鼓励。回家看“亲奶奶”,对“两区同建”的好,有了切身感受。
时下大兴评选“道德模范”,把好人好事弘扬开来,让正能量引领社会,实在该喝声大彩!“亲奶奶”家“华婶儿”是家里台柱子,面对重度糖尿病的华叔、九十岁的亲奶奶、还有幼儿园一堆事儿,她能料理得井井有条,“道德模范”真该有她一个位置。
回家拜年,很多年都是在华叔家吃饭。哪时条件差,过年那些吸引孩子的事情,几乎都和华叔、亲爷爷、亲奶奶有关。每次到家,和家里人说不上几句话,赶紧到隔壁看亲爷爷亲奶奶和华叔华婶儿,不知内情的,还以为这本家爷爷奶奶倒是亲爷爷奶奶呢。
关于过年,当下过得淡了。穿新衣,吃年饭,放鞭炮,请送神,讨赏钱,种种好玩儿,都没了,或轻描淡写,还有些许影子。前几年彼此还有的相互走动,尽管属掏进掏出,毕竟还算“来往”,现在纪律不允许,也就罢了。过年,味同嚼蜡,我这感觉。
几乎全部过年的美好记忆,都和亲爷爷亲奶奶有关。年三十儿啃骨头,是心里永远的期盼。那满锅热气腾腾的牛羊肉,连筋带皮炖一宿,咋就那么香!看孙男弟女围了灶台吃得满脸满嘴都是,两位老人坐一边喜得合不拢嘴。现在我想知道,他们自己舍得吃吗?
老人恋孩子,逢年过节,孩子们喜欢吃的、玩的、用的,他们会千方百计弄来家,孩子们围着他们转,大半也是惦念那些好吃、好喝、好玩。放鞭炮,男孩子着迷,他们就买几捆回来,一点点分给孩子,逗孩子每天围着喊亲爷爷亲奶奶,他们喜欢听这声音。
正月十五放灯放蜡,红白洋蜡买不多少,老人会把旧被褥拆了,把棉絮缠小树棍上,沾上柴油,给我们做很多土蜡烛。每年正月十五,看满大街整齐悬挂的大红灯笼,我眼前闪烁的,依然是亲爷爷亲奶奶给我做的土蜡烛,那才是过节,那才是暖心暖肺的过节!
这几年回老家少了,想想很不应该,为了家里这些疼咱爱咱的老人,咱也该多回几趟家啊。今年见亲奶奶,原想多留些钱给她,知道她花不着,也没法自己出去花了,可还是想给。老人到了这岁数,还知道孩子给钱是疼她,我愿意看亲奶奶接钱时高兴的样子。
2015-02-23 08:05:3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