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今天回门。
女儿回门,女婿是贵客,怎么接待得细琢磨。
严格按中央“几不准”办事,亲家办婚礼不请外客,我办回门也不请外客。
不请外客,话好说,事办起来会显尴尬。就一个孩子,婚礼多么大的事儿?一家人办,必要的欢快、隆重、热闹,怎么保障?
于是改革,婚礼、回门都遍请至亲,七大姑八大姨、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孩子的孩子,只要中央“几不准”之外能来的,都来。
譬如今天,“几不准”之外我家能来的之外,我又请亲家、亲家的孩子、亲家孩子的孩子,还有亲家大哥,都来。“几不准”要求下,怎么把大事办好,我在探索一条路子。
从实战结果看,第一,喜事儿要办隆重、欢快、热闹,这种人员组合可行!第二,办事机构得适时总结,拿出一套规范性操作办法;第三,还有值得提高之处。
回门女婿是贵客。陪好女婿,是整个活动首要。问题是,改革后的客人阵容,多了亲家大哥大嫂及其至亲家人,既要照顾好亲家,还得确保女婿“贵客”位置,不好把握。
“几不准”规范下的回门接待,我和夫人与亲家哥嫂及家人一桌,酒喝得高兴,大家都很快活。女婿那边我牵挂,但不好去陪。三弟及本家几位兄弟作陪。效果待报告。
孩子爷爷奶奶和孩子姥爷一桌,我家姑、叔作陪。下午接爸爸电话,说孩子姥爷喝得高兴,八十岁的老人喝不少酒,说很多话,兴致也高。老人们高兴,这事就办好了。
还有孩子大姨、三姨、大姨夫一桌,去时我已有酒意,略略敬过又去了别的桌,有些慢待了,今晚想起有些歉歉的感觉。好在他们饭后回龙口,喝不得酒,以后见面致歉吧。
我觉得,亲家及家人设为一号桌,请重量级人员陪同;女儿女婿设为二号桌,岳父岳母得选配合适人员并亲自主陪,既要陪好,还别喝醉;其他各桌点缀分布,尽量活跃。
整个接待期间,我还是一门心思挂念孩子,目力所及能看见她,会忘了照应别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到孩子要离开身边时候,体会不到个中揪心滋味。祝福我的孩子们!
昨天婚礼,我对女婿说:好好过日子,照顾好我女儿!今天回门,这话还是在我嘴边转,但我没再絮叨。人生重要一节,孩子们登程了。一定好好的!祝福我的孩子们!
2015-02-10 22:19:5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