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外的话,一般人会疏忽。注重题外话的少数人,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大都极为成功。或者说,小有成就的人,如能外展,会更成功;大有成就的人,如能外拓,离巨大成就,就不太远了。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管别人咋读,我读出的是题内和题外,尤其是题外。苏大学士厉害,原因之一,就在他关注题外,知道题外的修炼更重要。
罗伏生有段时间画不出画,告诉我要发段时间的呆。于明诠书法突飞猛进的时候,还抽时间看戏、唱戏、说戏。你能想到丰子恺对中外古典音乐有极深研究?有朋聚会,他能讲大段大段的贝多芬、巴赫。专注固然重要,外拓会丰富专注。
中国式说教,很多不利发展,譬如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极不适应当下。古人接触面窄,通讯不发达,科举考试命题也死,唯其如此,才能金榜题名。当下就不宜太过专注,至少是专注之前得广泛涉猎,关注之后还要旁征博引,信息社会,眼光太窄哪行?
我是个极其专注的人。专注之外,还有爱好。自我评价,专注让我进步,爱好让我强大。假如一头专注进去,专注出的成果,可能会很死板。倒是专注之外的爱好,给我的专注增添很多彩头儿,辛苦着,更快乐着。这所谓“爱好”,就是“题外”。
很多朋友走艺术的路,天天在技术层面苦争苦熬,不敢分一点心玩其他。我倒想建议这些朋友适当做些“题外”,杂七杂八的书,只要能看进去,多看;五花八门的事,只要能做得来,多做。总之别拘泥,眼界、心胸、学问、智慧,很多在“题外”呢。
2015-02-01 07:38:2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