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方思维有没有差异?这问题看似幼稚,却实在是个大问题。
自我上学认字,记忆里,语文、政治教材,就在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如今我都五十岁了,那些榜样的名字,依然熠熠生辉,如在眼前耳边。
昨天与河北“庄里庄外”兄弟喝茶,他的两位医生朋友,还有龙吟斋东海兄弟,都有了酒,话说得直爽,率气,让我平添不少要亲近的感觉。
我喜欢书画,收藏之余也挥下毫儿。但挥毫泼墨,纯是自娱,没给外人拿走过。昨天喝茶,见朋友都醉着,胆子也陡增几分,竟然写了字,盖了章,还让朋友拿走了!
今天一早,给东海兄弟短信,问朋友们走了吗,中午我来安排接待,请他们介绍下河北左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近期规划。心里想的,其实想留下那几幅字,别带走吧!
写了三件平尺,都是即席胡诌,事后一想都脸热。其中一件我记得,意思是燕赵北鱼季老先生,是我久已仰慕书画高人,惜无缘得见,惟遥祝身体健康而已。
“庄里庄外”痴迷北鱼,见我写此话语,当即表示亲自送季老过目。我何德能,敢劳季老费神?但又实在仰慕得很,真有心思陪侍左右,学老人家道德学问之一二足矣。
我的想法,基本属“另类”范畴。少年爱读《西游记》,孙大圣是我榜样;青年爱读《红楼梦》,林黛玉让我断肠;现在我老了,需要再找位高人榜样着了!
榜样,中西方眼光迥异。中国人思维僵化,所以爱选具体人做榜样。西方人相对幽默,一般会教化观念,不会硬性让大家学某某。积我50年之经验,还是西方人更理性。
中西方有差异不好吗?有差异就对了,否则全球早大同了。你琢磨,假如“大同”世界早早来了,天南地北、老老少少、各色人等,都一个模子过了,这世界还有意思?
我是说,别管西方,人家爱咋过咋过,与咱无关。咱生在东方,就按咱东方传统过。譬如榜样,咱喜欢谁,崇拜谁,愿意亲近谁,就选了他供着,不就得了!
事业上的事不说,我似乎也没有多少大事业可做。忒大的艺术家也不说,兜里有多少银子我自己门儿清。就说力所能及、跳脚能够着的几位,我若学艺,他们就是我榜样了!
够不着的大师级巨匠:朱爷朱新建,北鱼季酉辰;和我莫逆,可听真教诲几位:三五瓜舟、罗伏生;不看脸色,随时可师者:王羲之、颜真卿、赵之谦、金农等。
2014-12-08 07:53:5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