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几位朋友闲喝茶, 说到字画收藏,我竟成了“传奇”,羡慕得大家眼发直。他们不知道,收藏也是一个行当,也有必备若干基本素质,不是有钱买来就一准能挣钱的。反正是喝茶闲聊,我就介绍一些经验,无意得来的,道听途说的,理当如此的,杂七杂八讲一晚上。回家一咂摸,还真有些道理。
二十几年前,经明诠介绍我开始接触艺术,先后认识很多书画家,手有余资也买几件赏玩,卖的心思是十年后才有的。说来也怪,那时日子过得苦,在吃穿用“亚贫穷”状态下,我咋就攒了书画作品?这些莫名其妙攒下的宝贝,到我上网“开店”,还就成了足以贴补家用的重要渠道。有时我自问,那么难,你咋就没想过赶紧出手换钱?
迷上书画,我比较早进入“批发”模式。说起来不好听,但批量、大批量订定,什么时候也是节约资本重要方式之一。最早我上百件买华老师、丛老师、吴老师,后来大规模买朱新建、于明诠、尹海龙,现在更大规模订定“三五瓜舟”、清谷、执白、罗伏生。一个理念,让我永远安心:我买,因为我喜欢;能卖,我挣钱;不能卖,哄自己高兴!
受我影响走上收藏之路的朋友不少,我不敢保证能挣钱,所以反复告诫:你若喜欢,权作修身养性,就买;纯是为挣钱,还是不买的好。不仅是担得起担不起责任的考量,还有收藏确实有这行当的规律在。譬如我说“捂住”。收藏能挣钱,钱在哪里?钱在“捂得住”;钱在“捂得久”。买来接着卖也能挣钱,但概率极低。得参透这“捂”字。
朱新建现在是“爷”了,我喜欢他,从几百,到几千,再到几万,一直追着买。也卖,需要钱了,利够大了,卖一件能买一件还能匀出几千银子花了,没这几个条件,从来舍不得卖。以我判断,“朱爷”市场仍在“洼地”,精品价格持续涨,水涨船高,普品价格也低不了,所以要“悟”住,谁耐得住,谁“捂得久”,谁得益大!
还有我持续在做的一批书画家,我的原则:力所能及批量买进;精选精品坚决捂住;耐得寂寞不急挣钱。这些年这么做过来,没理由不这么做下去。很多朋友看我热热闹闹挣钱,却不知我细细心心在收藏。2014年7月底,我开始收藏罗伏生,订了很多,慢慢在藏。有个设想,凑够精品200件,办展,出书,让陕地老罗光耀齐鲁大地!
2014-11-01 22:42:3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