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和市场,应该是个什么关系?
中国书画越古越纯粹,最大原因,是那时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少,没形成市场,或市场很薄弱,一般人也就没闲钱玩书画。艺术家心沉得下,精磨细研,焉能不出精品!
当下书画充满铜臭之气,最大原因,也是因为市场。市场观念太浓了,不给钱连笔都懒得动,或者印章被老婆抄着。满眼孔方,能出精品,那真是见鬼了。
所以,艺术和市场关系尴尬。市场强大,艺术一般浮躁,当下书画不出重器,可佐证之;没有市场,艺术家苦熬苦挣,当下是不行了,大环境使然,苦行僧难以立世了。
最近潜心琢磨旬阳罗伏生,快看懂了,甚至开始有些小激动。伏生人仗义,话不多,句句在理上,我喜欢。交流多了,开始建议这那,有些迎合市场的味道。
我正喋喋着,“半山人家”说话了:罗伏生的画千万别“好看”了。好看就完了!象朱新建、刘二刚、丰子恺就完了!艺术,值钱就在他自己的那个味儿,现在罗伏生的味儿就特别好!教授看懂之前,千万别给罗伏生啥建议!
“半山人家”这话说得对,可他和我关注点不一样。他关注的是艺术,纯从艺术角度说事儿。伏生恰恰又是这路人,为了心里那点追求,日子再难也苦苦挣扎,不肯妥协。我说的话,有点偏向市场,或者在琢磨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因为他过得太苦,老人又病。
我开始读懂罗伏生,关键是把握了“罗伏生之所以是罗伏生”。“半山人家”还说:罗伏生的画,一眼打动我的,是他的画有着画坛几十年不见的原始朴素的美、感情真挚浓烈,特别特别的美!“半山人家”这话说得好,和我琢磨出的味道完全一样!
罗伏生的路咋走?从个人性格和艺术特点讲,他还会苦修苦熬,他就是这路人,他的画也就是这路画。我和他交流,核心就是请他考虑市场。世界已然这样,有必要圣徒般苦熬?一直坚守的原始、朴素,加入些市场元素,日子过好些,有啥不好?
2014-07-28 14:06:1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