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艺术家,但我苦修过。
上高中的时候,硬笔书法盛行庞中华,买一本,练很久,越练越觉不好,就半途而废了。后来练毛笔,又碰到杨在春,练三天,觉不妥,再次半途而废。现在我练二王,快半年了,天天糟蹋纸,却不见进步,原有的一些感觉,也快练没了,就又有了废止的冲动。今天说这几句话,也有求教的意思,哪位教我?
近因一桩公案,与陕西罗伏生兄有些交谈。罗兄仗义,人憨厚,有操守,不愧革命老区后生。公案聊尽,再说艺术。我是艺术门外汉,却偏偏爱与人家论艺术。有时想,亏我在门外,才敢想,敢说,敢褒贬,所谓“无知者无畏”,大概就是这意思。看过专业书画评论,要么相互吹捧,要么故弄玄虚,都是天外之音,少见几句人话。
我说:罗兄好,得便说说你的画好吗?我不很看得懂。最近超市有拍,我怕添乱,没敢出手。南昌涂兄力荐,以为兄画了得。涂兄眼力、学问都好,肯定有极可观处才会荐。另外,兄自称“二蛋”,不要这称呼可好?不好听,也会出误解。建议啊,山东德州“马教授家长工”恭祝夏祺。
罗兄说:兄多指点。弟想走笔墨加民俗两相结合的路子,一直走得很辛苦。最近发呆。无画。
我说:哪里,不敢。我就是想开拓一下眼界,了解兄画的追求及指归,为什么这么画,有渊源,抑或引了西画元素?我业余搞些收藏,合适也买些卖些,读懂,喜欢,然后就会动手。所以从市场角度,建议兄别光画,还得说,把你的想法做法说给大家,让大家明白,这点很重要。
我又说:兄路子很民族,有极张扬的陕地语境,让人过目难忘。认真读了所能见到的你的画作,感觉有点当年“山药蛋派”山西文学的味道。建议再提炼,更多加进能触动人神经末梢的感性因素。艺术得动人。“山药蛋派”的重要特点,就是土得让人感动,抓住了人心最柔软的部位。我不懂画,只讲直觉,勿怪。
罗兄说:我认为画说我话。我生活中有一个记忆,就是农耕文明向都市文明的转型。我要表达的,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留恋和回忆。笔墨上,我力求文人化的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感受相结合。一直矛盾,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语言形式,一直在追求个人风格的形成。
我说:明白。早睡。艺术很苦。别急。
罗兄说: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画是自己去说话,而不是非得要解释。读者可以解读,这就是相暗合与会心一笑。不是读者不懂我,而是我做得不够,所以我还不成功。我只能怪我自己没做好,给我时间,我会继续努力。
罗兄又说:“二蛋”可以换。兄帮我换一个也行。
午夜时分,与罗兄有以上手机短信交流。事后再读,感慨良多。
罗兄画那么厚重、粗犷,饱含深情,当得起“精心”二字,当下却少有市场关注,可惜了。我的建议,则是俗而又俗的市场应对,但愿别误导了罗兄。
艺术太苦,罗兄保重!
2014-07-21 23:5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