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视“自己”,话好说,事难办。生活中很多不如意,很多意见、争执,事过之后细琢磨,其实原因再简单不过,是被错误信息误导了:对“自己”把握不准,不该计较的计较了,不该认真的认真了,不该出手的出手了,不该震怒的震怒了。
“自己”是谁?看起来挺可笑。但扪心自问,你对“自己”真了解吗?你对“自己”该了解哪些?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你该突出把握“自己”什么?对人对事,要表态,要作为,之前你考虑过“自己”应当怎样应对才得体?“自己”很重要,马虎不得!
张宗伟是我大学好友,我们无话不说,无话不可说。他小我两岁,却老成,遇事稳重,处事干练,让我羡慕。我就向他取经,他告诉我:每晚睡前,琢磨一天事体,明得失;早晨起床,预想一天活计,定章程。习惯成自然,遇事不慌,办事得体,就这么来。
朋友问我:搞收藏怎么入手?哪些艺术品值得买进?藏品出手时机如何把握?国画和油画哪个更能升值?各种拍卖会该不该参加?海选还是专营更容易挣钱?等等,反正都夜猫子习性,商讨到下半夜才收线睡觉。琢磨这些事时,我又想到了“审视自己”这字眼。
听朋友罗列着,我自问:我有资格回答?我那一知半解,哄自己高兴勉强。说给朋友,可别误导了!于是直言心中顾虑,请朋友找“抱璞轩”或“知寒堂”,他们见识、业绩都好,应该能给些指点。可朋友非要我说,只好略讲几条,主题还是“审视自己”。
我觉得,收藏不同于贩卖。贩卖首先考虑挣钱,和买进卖出其他商品一样,只要来钱,贩卖白菜,与倒腾籽玉没区别。收藏好像着眼点在爱好,喜欢谁的字,或谁的画,手里又有闲钱,那就买了藏。至于收藏挣钱,那是后来的事。所以,搞收藏,得从爱好入手。
至于如何买进,买进什么,怕很难有标准答案。举例说,10年前我喜欢朱爷,不管别人咋骂,我就是喜欢,见了就买,轻易不卖。现在朱爷火透了,很多人说:手里没有朱爷,你还好意思玩收藏?所以,何时买,买什么,有个人喜好在,也有市场预测在。
油画是好东西,这我知道。那年去法国,在卢浮宫,我把省下的钱都揣兜里,想现场来件平尺,毕竟这玩意儿正宗在西方。可转悠一上午,也没见到一件,都大大的,还不卖!咱改革搞了几十年,还是没实力玩巨制,拿件平尺,有毛不是秃,哄自己玩儿呗!
买什么,买多少,买来何时卖,都不好回答,里面有喜好、眼力、经验,也有直觉因素。而这些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充分审视“自己”。审视什么?审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是否真有定力,资金状况如何。没把握,可以咨询,可以聘专家,但必须明了。
说这些话,我是真诚的。但说过之后再看,基本等于没说。对收藏,对作者,任何人都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的,多看,多买,即便不买,欣赏一下也是享受;不喜欢,少看,不买,但是别褒贬,尤其别作践。都不容易,艺术家们也得吃饭。对吧?
2014-06-06 23:13:1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