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镂月裁云
镂月裁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204
  • 关注人气: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寻找那条“早晚能摸着瓜的藤”

(2014-05-23 14:43:57)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寻找那条“早晚能摸着瓜的藤”
  我初涉书画时,关注的焦点,银子的去处,内心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看他们在专业组织中的地位,是会员?理事?副主席?或者干脆就是主席。我这人不可救药的地方,就是爱看名头,爱看人下菜碟儿,你是会员,我按会员瞅你;你是理事,我按理事待你;你是副主席,我远接高迎;你是主席,我奉若神明!遗憾的是,这种被人鄙视的“看人下菜碟儿”,竟有它合理的地方,至少它是个标准,可以参考啊。
  人类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各种组织,以及组织中的各种职务,都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人们观念的市场化,变得越来越不庄重,越来越不值钱,让我等“看人下菜碟儿”的人,手中的“菜碟儿”,竟不知该“下”给谁了。譬如书法界,原来有个中青展,很权威,也很有水平,入选,参展,获奖,各有分值,达到积分,就可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成为其会员。走这条路,而登堂入室,而一举成名,人们信服,没两把刷子,也入不了选,参不了展,更获不了奖。一批骨干书家,多次参赛,多次获奖,累积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甚至可以进入“评委库”,有机会成为“中青展评审委员”。我一直认为,这种和实际本事挂钩的操作,是中青展成功的根本,是展赛工作革命性的创新。可惜它夭折了,随着新一代主席团的到任,它被不了了之了。
  收藏靠眼力,这是老生常谈,对,也不对。说它对,是因为收藏不靠眼力,靠什么?刘翔跑步,有时间作证,世界冠军跑得快,有标准。书画,尤其书法,咋好咋孬,没有一目了然的标尺。欣赏,收藏,都没有绝对的标准,让好这一口的人,一看便知,不会上当。这种公说有理,婆说也有理的评判,就给了“组织”的权威,“组织”说好,就好;“组织”说差,或不说好也不说差,那就麻烦。于是,这个本该“不入流”的社会组织,就“出人意料之内外”地红火起来,里面的大小交椅,也被争得你死我活,乌烟瘴气。“组织”操纵赛事,评定奖项,推出新人,成了这一行当的“阎王”,拥挤在这条路上的生灵,其生杀予夺,就都交给了这个“组织”里的“阎王”。
  我的迷茫,就是读不懂,看不透,关于书画,到底谁好谁差,孰优孰劣?如果说,原来根据职务定取舍的作法,在当时还有一定道理,那现在,是不能看了,谁看谁吃亏。那时的道理,一,那时人实在,没这么多花花肠子;二,那时职务少,但精,没现在这么“人多瞎胡乱,鸡多下不蛋”;三,那时展赛干净,没这么赤裸裸与金钱挂钩。当然,那时候干净的,不仅仅是书法界,好像什么都比现在干净。我痛苦地发现,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金牌选手,很多只是匠手,除了抄来抄去几首唐诗宋词,他们那两下子,难以服众。收藏,在这个意义上,失了本该有的“指导”和“引导”。有人抬杠,说收藏看眼,展赛只是参考。问题是,国家最高层次的专业协会,连最起码的“引导”“指导”作用都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是不是太可笑了?
  我爱书画,总希望有一条顺着往下摸早晚能摸着瓜的藤。遗憾的是,这条藤,我一直没找到,好像永远也不会找到。写这几句牢骚话的时候,朋友来电话,晚上请我作陪一桌饭,来客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据说市场索价15万一平尺,发迹在新加坡,得过那里的“大奖”!然后悄悄对我讲,我若感兴趣,可以特别照顾,一尺200元,润纸润墨,足矣,人家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天啊---

 

                                   2010-4-1 14:56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